第十六章 養成良好的習慣(2 / 3)

今天,你的老皮已經變得如塵埃逝去。你要在眾人中昂首闊步,不管他們認不認識你。因為,今天你是一個有新生命的新人。

不斷運用這些心理暗示,就能培養良好的習慣,消除壞習慣。

第三節 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一切成功的鑰匙,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的敞開的門。

在人的生活中,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習慣有多種,有好的,也有壞的;有美的,也有醜的。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習慣。

一、養成放鬆的習慣

這裏首先討論了疲勞問題。為什麼要講如何防止疲勞的問題呢?很簡單,因為疲勞容易使人產生憂慮,或者至少會使你較容易憂慮。疲勞同樣會減低你對憂慮和恐懼等等感覺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勞也就可以防止憂慮。

拿破侖·希爾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完全放鬆之後就不可能再存在了”。這就是說,如果你能放鬆緊張情緒,就不可能再繼續憂慮下去。

所以要防止疲勞和憂慮,首先要做到:常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這一點為何重要呢?因為疲勞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國陸軍曾經用幾次實驗,證明以年輕人為例,如果不帶背包,每一小時休息10分鍾,他們行軍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陸軍強迫他們這樣做。

一個人的心髒每天壓出來流過你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火車上裝油的車廂;每24小時所供應出來的能量,也足夠用鏟子把20噸的煤鏟上一個3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髒能完成這麼多令人難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續50、70甚至可能90年之久。你的心髒怎麼能受得了呢?哈佛醫院的華特·坎農博士解釋說:“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人的心髒整天不停地在跳動著。事實上,在每一次收縮之後,它有完全靜止的一段時間。

當心髒按正常速度每分鍾跳動70下的時候,一天24小時裏,實際的工作時間隻有9小時。也就是說,心髒每天休息了整整15個小時。”

在二次大戰期間,邱吉爾已經60多歲了,卻能夠每天工作16小時,一年一年地指揮英國作戰,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訣在哪裏?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舉行很重要的會議。吃過午飯以後,再上床去睡一個小時。到了晚上,在8點吃晚飯以前,他再上床去睡兩個鍾點。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後。

約翰·洛克菲勒也創了兩項驚人的紀錄:他賺到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也活到98歲。他如何做到這兩點呢?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家裏的人都很長壽,另外一個原因是,他養成了休息的習慣,他每天在辦公室裏睡半小時午覺。他躺在辦公室的大沙發上——在睡午覺的時候,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都不接。

在一本名叫《為什麼要疲倦》的好書裏,丹尼爾·何西林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在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裏,就能有很強的修補能力,即使隻打五分鍾的瞌睡,也有助於防止疲勞。棒球名將康黎·馬克說,每次出賽之前如果不睡一個午覺,到第5局就會覺得精疲力盡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覺的話,哪怕隻睡五分鍾,也能夠賽完全場,一點也不感到疲勞。

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他能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

拿破侖·希爾曾建議好萊塢的一位電影導演傑克·查納克試試這種方法,查納克後來說,這種辦法可以產生奇跡。幾年前他是米高梅公司短片部的經理,常常感到勞累和精疲力盡。他什麼辦法都試過,喝礦泉水、吃維他命和別的補藥,但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

兩年之後,拿破侖·希爾再見到他的時候,他說:“出現了奇跡,這是我醫生說的。以前每次我和手下的人談短片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椅子裏,非常緊張。現在每次開會的時候,我躺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我現在覺得好多了,每天能多工作2個小時,卻很少感到疲勞。”

你如何使用這些方法呢?如果你是一位打字員,你就不能像愛迪生或是山姆·高爾溫那樣,每天在辦公室裏睡午覺;而如果你是一個會計員,你也不可能躺在沙發上跟你的老板討論帳目的問題。可是如果你住在一個小城市裏,每天回去吃中飯的話,飯後你就可以睡十分鍾的午覺。這是馬歇爾將軍常做的事。在二次大戰期間,他覺得指揮美軍部隊非常忙碌,所以中午必須休息。如果你已經過了50歲,覺得你還忙得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麼趕快趁早買人壽保險吧。

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中午睡個午覺,至少要在吃晚飯之前躺下來休息一個小時,這比飯前一杯酒要便宜得多了。如果你能在下午5點、6點或者7點左右睡1個小時,你就可以在你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時的清醒時間。為什麼呢?因為晚飯前睡的那1個小時,加上夜裏所睡的6個小時——一共是7小時——對你的好處比連續睡8個小時更多。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果休息時間多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佛德瑞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的時候,就曾以事實證明這件事情。他曾觀察過,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貨車上裝大約12噸半的生鐵,而通常他們中午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對所有產生疲勞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學研究,認為這些工人不應該每天隻能裝12噸半的生鐵,而應該能裝運47噸。照他的計算,他們應該可以做到目前成績的4倍,而且不會疲勞,隻是必須要加以證明。

泰勒選了一位施密德先生,讓他按照秒表的規定時間來工作。有一個人站在一邊拿著一隻秒表來指揮施密德:“現在請拿起一塊生鐵,走……下麵坐下休息……現在走……現在休息。”

結果怎樣呢?別人每天隻能裝運20噸半的生鐵,而施密德每天卻能裝運到40噸生鐵。而當佛德瑞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工作的那3年裏,施密德的工作能力從來沒有減低過,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鍾,休息34分鍾。他休息的時間要比他工作時間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績卻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常常休息,照你自己心髒做事的辦法去做——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然後你每天清醒的時間,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時。

下麵是一個很令人吃驚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實:隻是用腦不會使你疲倦。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荒謬。可是幾年以前,科學家曾試圖了解,人類的腦子能夠工作多久而不至造成“工作能量減低”,也就是科學上對疲勞的定義。令這些科學家們非常吃驚的是,他們發現通過活動中的腦細胞的血液,毫無疲勞的跡象。但如果你從一個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裏抽出血液,就會發現血液裏充滿了“疲勞毒素”。但是如果你從愛因斯坦的腦部抽出血來,即使是在一天的終了,也不會有任何疲勞毒素在內。

如果隻討論腦的話,那麼它“在8個或者12個小時之後,工作能量還和開始時一樣地迅速和有效率”,腦部是完全不會疲倦的……那麼是什麼使你疲倦呢?

心理治療專家們都說,我們所感到的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英國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家德費,在他那本“權力心理學”裏說:“絕大部分我們所感到的疲勞,都是由於心理影響。事實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布列爾博士說得更詳細。他說:“一個坐著的工作者,如果健康情形良好的話,他的疲勞百分之百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響。”

什麼心理因素會影響到坐著不動的工作者,使他們疲勞呢?是快樂?是滿足嗎?是煩悶、懊悔,一種不受欣賞的感覺,一種無用的感覺,太過匆忙、焦急、憂慮——這些都是使那些坐著工作的人精疲盡的心理因素。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特別在一本討論疲勞的小冊子上指出了這一點。“困難的工作本身,很少造成好好休息之後不能消除疲勞……憂慮,緊張和情緒不安,才是產生疲勞的三大原因。通常我們以為是由勞心勞力所產生的疲勞,實際上都是由這三個原因引起的……請記住!緊張的肌肉,就是正在工作的肌肉,應該要放鬆,把你的體力儲備起來,以應付更重要的責任。”

請你檢查一下自己:你念這幾行字的時候,有沒有皺著眉頭?你是否覺得兩眼之間有一種壓力?你是否正很輕鬆在坐在你的椅子裏?還是聳起肩膀?你臉上的肌肉是否很緊張呢?除非你的全身放鬆得像一個舊的布娃娃一樣軟,否則你這一刹那就是在製造神經和肌肉的緊張,就是在製造疲勞。

為什麼我們在勞心的時候,也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何西林說:“我發現主要的原因……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難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種用力的感覺,否則做出來的成績就不夠好。”所以我們一集中精神就皺起了眉頭,聳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來“用力”。事實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根本沒有絲毫幫助。碰到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怎麼辦呢?要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學會在工作時放輕鬆一點。

要做到放鬆並不容易,可是作這種努力是值得的,因為這樣可以使你的生活起革命性的變化。威廉·詹姆斯說:“美國人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這是壞習慣,不折不扣的壞習慣。”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祛除,好習慣應該養成。

你怎樣才能放鬆呢?是該先從思想開始,還是該從你的神經開始呢?兩樣都不是。你應該先放鬆你的肌肉。

我們先從你的眼睛開始,先把這段讀完。當你讀完之後,把頭向後靠,閉起你的眼睛,然後默不出聲地對你的眼睛說:“放鬆、放鬆,不要緊張,不要皺眉頭,放鬆,放鬆。”如此慢慢地重複、再重複念一分鍾……

你是否注意到,經過幾秒鍾之後,眼睛的肌肉就開始服從你的命令了?你是否覺得,有一隻無形的手把這些緊張的情緒給挪開了。雖然看起來令人難以相信,可是你在這一分鍾裏,卻已經試過了放鬆情緒藝術的全部關鍵和秘訣。你可以用同樣的辦法放鬆你的臉部肌肉、你的頭部、你的肩膀、你整個身體。但是你全身最重要的器官,還是你的眼睛。

芝加哥大學的艾德蒙·傑可布森博士曾說,如果你能完全放鬆你的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記你所有的煩惱了。在消除神經緊張時,眼睛之所以這樣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了全身散發出來的能量的四分之一。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眼力很好的人,卻感到“眼部緊張”,因為他們自己使眼部感到緊張。拿破侖·希爾指出放鬆的五項建議:

1、請看關於這方麵的一本好書——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寫的《消除神經緊張》。

2、隨時放鬆你自己,使你的身體軟得像一隻舊襪子。如果你找不到一隻舊襪子的話,一隻貓也可以。你有沒有抱過在太陽底下睡覺的貓呢?當你抱起它來的時候,它的頭就像打濕了的報紙一樣塌下去。印度的瑜伽術也教你,如果你想要放鬆,應該多去瞧瞧貓。要是你能學貓一樣地放鬆自己,大概就能避免這些問題了。

3、工作時采取舒服的姿勢。要記住,身體的緊張會產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勞。

4、每天自我檢討五次,問問你自己:“我有沒有使我的工作變得比實際上更重?我有沒有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無關係的肌肉?”這些都有助於你養成放鬆的好習慣。就如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說的:“那些對心理學最了解的人們,都知道疲倦有三分之二是習慣性的。”

5、每天晚上再檢討一次,問問你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覺疲倦,這不是我過分勞心的緣故,而是因為我做事的方法不對。”“我算算自己的成績,”丹尼爾·何西林說,“不是看我在一天完了之後有多疲倦,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他說:“當那一天過去而我感到特別疲倦時,或者是我感覺精神特別疲乏的時候,我會毫無問題地知道,這一天不論在工作的質和量上都做得不夠。如果每一位生意人都能領會這一點,因為神經緊張而引起疾病致死的比率,就會馬上降低了。而且在我們的精神療養院裏,也不會再有那些因為疲勞和憂慮導致精神崩潰的人。”

6、當你神經緊張時,你可以默念,也可以平靜的聲音說道:“我要放鬆,我要放鬆。放鬆,放鬆,再放鬆!”

7、把心事說出來,怎樣做到這一點,必須遵照以下幾點:

①準備一本“供給靈感”的剪貼簿,你可以貼上自己喜歡的可以鼓舞你的詩,或是名人的格言。往後,如果你感到精神頹喪時,也許在本子裏就可以找到治療的藥方。在波士頓醫院的很多病人,都把這種剪貼簿保存好多年,他們說這等於是替自己在精神上“打了一針”。

②不要為別人的缺點太操心。也許在看過他所有的優點之後,你會發現他正是你希望遇到的那種人。

③要對你的鄰居有興趣。對那些和你在同一條街上共同生活的人,有一種很友善也很健康的興趣。有一個很孤獨的女人,覺得自己非常“孤立”,她一個朋友也沒有。有人要她試著把她下一個碰到的人作為主角,編一個故事。於是她開始在公共汽車上,為她所看到的人編造故事。她假想那個人的背景和生活情形,試著去想象他的生活怎樣。後來,她碰到別人就談天,今天她非常的快樂,變成了一個很討人喜歡的人,也消除了她的“痛苦”。

④神經緊張,疲勞時,向你的朋友、親人寫信,以傾述你的煩惱,或寫給自己也可以達到放鬆的目的。

保羅·山普桑就是經過拿破侖·希爾的指導後,學會了以放鬆克服緊張。

在6個月以前,他的生活緊張忙碌。他總是緊緊張張的,從不曉得使自己輕鬆一下。他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裏時,總是精神沮喪,憂慮重重,筋疲力竭。為什麼?因為從來沒有人對他說:“你在慢性自殺。你為什麼不慢慢來?你為什麼不使自己輕鬆一下?”

他每天早上總是急急忙忙起床,匆匆忙忙吃早餐,匆匆忙忙刮臉,匆匆忙忙穿衣,然後急忙開車上班,他緊緊抓住方向盤,仿佛它隨時會飛出窗外一般。他很迅速又緊張地上了一天班,然後匆匆忙忙趕回家,到了晚上,他甚至想急忙入睡。

他這種緊張生活實在太嚴重了,因此他向拿破侖·希爾求教。拿破侖·希爾要他放鬆緊張的生活,他建議他,隨時都要想到輕鬆——在工作、開車、吃飯、入睡之前,都要想到放鬆自己。要按照五項建議去做。拿破侖·希爾指出,持續他以往的生命狀態無異於正在慢性自殺,因為他不知道如何使自己鬆懈下來。

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練習使自己身心放鬆。每天上床睡覺前,他並不急著入睡,而先使自己身體徹底放鬆,呼吸也傾向平穩。早上醒來後,覺得已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這是一大進步,因他以前早上醒來時,總覺得又累又緊張。現在,他無論開車,還是吃飯,心情輕鬆了許多,為了安全,他駕車提高警覺,但已不像以前那樣緊張了。最重要的是,上班前,也能使自己鬆懈下來。一天之中,他總要多次停止一切工作,詳細檢討自己是否已徹底放鬆。每當電話鈴響時,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急急忙忙去接聽;有人與他講話,他也能使自己輕鬆得如一位沉睡的嬰兒。

結果,通過學會放鬆,保羅的生活變得輕鬆愉快,也不再緊張煩惱。

拿破侖·希爾指出,一定要放鬆,隻要想躺下。隨時就可以躺下。你不妨這樣試試:

1、隻要你覺得疲倦了,就平躺在地板上,盡量把你的身體伸直,如果你想要轉身的話就轉身,每天做兩次。2、閉起你的兩隻眼睛對自己說:“太陽在頭上照著,天空藍得發亮,大自然非常的沉靜,控製著整個世界——而我,是大自然的孩子,也能和整個宇宙和諧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