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好的一麵,在重大的場合也很管用。有個年輕人告訴拿破侖·希爾,當他失業而走投無路時,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好的一麵。他說:“我當時在一家信息報道公司工作。待遇雖然不怎麼好,但以我的資曆,還是可以的。那時經濟不景氣,公司不得不裁員。因此,對公司可有可無的員工就成為遣散的對象了。一天,我忽然接到解雇通知。接下來的幾小時我真是萬念俱灰。後來,我決定把它看成是外表不幸,其實萬幸的事。我一直不太喜歡這個工作,要是一直留在那裏,我的前途就不可能有進展了。所以,解雇正是找一個真正喜歡的工作的好機會。果然不久我便找到一個更稱心的工作,而且待遇也比以前好。我因此發現被辭退這件事,確實是件好事。”
不論什麼情況,你所見的正是你一直期望見到的事物。請你處處往“好”的一麵想,這樣就能順利克服失敗的打擊。如果真能培養出觀察入微的眼光,就會看到所有的事物都在往好的一麵發展。
拿破侖·希爾總結,把失敗轉變成成功,往往隻需要一個想法,緊跟以一個行動。
芝加哥北密契根大道的一個地區現稱為“富麗哩”。1939年,那裏的辦公樓群可說是日暮窮途了。一座座大樓隻有空蕩蕩的地板。一座樓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運的。這是商業不景氣的一年。消極的心態像烏雲一般籠罩在芝加哥不動產的上空。那時,你常可以聽到這樣一些論調:“登廣告毫無意義,根本就沒有錢。”或“我們沒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這時,一位抱著積極心態的經理進入了這個景象陰翳的地區。他有一個想法。他立即行動起來了!
這個人受雇於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公司來管理該公司在北密契根大道上的一座大樓。公司是以取消抵押品贖取而獲得這座大樓的。他開始擔任這件工作時,這座大樓隻出租了百分之十。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還有長長的待租人名單送到他的麵前。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呢?新經理把無人租用辦公室作為一個挑戰,而不是作為一個不幸。拿破侖·希爾訪問他時,他介紹了他所做的事情:
“我準確地知道我需要什麼。我要使這些房間能百分之百地租出去。在當時的情況下,要做到這點是很難的。因此我必須把工作做到萬無一失,必須做到下列5點:
(1)要選擇稱心的房客。
(2)要激發吸引力:給房客提供芝加哥市最漂亮的辦公室。
(3)租金卻不高於他們現在所付的房租。
(4)如果房客按為期一年的租約付給我們同樣的租金,我就對他現在的租約負責。
(5)除此以外,我要免費為房客裝飾房間。我要雇用富有創造性的建築師和內裝工,改造我們大樓的辦公室,以適合每個新房客的個人愛好。
我通過推理得到:
(1)如果一個辦公室在以後幾年中還不能出租,我們就不能從那個辦公室得到收入。我們到年底可能得不到什麼收益,但這種情況總不會比我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時的情況更糟。而我們的境況應該好,因為我們滿足房客的需要,他們在未來的年份中會準時如數地交付房租。
(2)而且,出租辦公室僅以一年為基數,這已經形成了習慣。在多大數情況下,房間僅僅隻空幾個月,就可接納新的房客。因此,得到租金的希望就不致於落空。
(3)在一所設備良好的大樓裏,如果一個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約滿期的那一年的末了退租,也比較易於再租。免費裝飾辦公室也不會得不償失。因為這會增加全樓的股票價值。結果極好。每一個新近裝飾過的辦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為富麗堂皇。房客都很熱心,許多房客花費了額外的金錢。有一個房客在改建工作中就花費了22000美元。
這座大樓開始時隻租出百分之十,到年底便百分之百地租出。沒有一個房客在他的租約滿期後想走的。他們很高興住上了超摩登的新辦公室。第一年的租約滿期後,我們也沒有提高租金;這樣,我們就贏得了房客們的信任和友情。”
請你現在回顧一下這個故事的始末。有一個人麵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辦公大樓,可是這座大樓十分之九的辦公室都是空閑未被租用的。然而,在一年內這座大樓便百分之百地出租了。現在,就在它的隔壁左右,仍有幾十座大樓是空蕩蕩的。
這兩種情況之間的差別當然就是每座大樓的經理對這個問題所持的不同的心理態度。一種人說:“我有一個問題。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種人說:“我有一個問題。那是很好的。”
如果一個人能夠抓住他的問題尚未顯露出真相的好機會,洞察它並尋求解決,那麼,他就是懂得積極心態之要義的人。如果一個人能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想法,並緊接著付諸實行,他就能把失敗轉變為成功。
如你所知,這座大樓的經理所麵臨的問題發生在蕭條時期。當他在1939年解決這個問題時,事情仍然是十分棘手的。但在這前,事情還要惡劣得多。
蕭條是由一國或數國經濟生活的循環而引發的。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對它束手無策、等閑視之,更沒有必要被這種經濟生活的循環所壓倒。你能對付經濟循環的問題並機智地克服它。
(三)學會專注
見過攀岩嗎?攀登峭壁的人從不左顧右盼,更不會向腳下——萬丈深淵看上一眼,他們隻是聚精會神地觀察著眼前向上延伸的石壁,尋找下一個最牢固的支撐點,摸索通向巔峰的最佳路線。同一辦法對你也能有所幫助。每逢做事情時,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麵前的整個任務上,最好先擬定第一個步驟——它必須是你確信自己能完成的,爾後再擬定第二個,第三個,如此各個擊破,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
(四)有必勝的信心
碰上新情況時,人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這等於在預演失敗。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表明,頭腦裏的想象會按事情進行的實際情況,刺激人的神經係統,就是當一個高爾夫球運動員囑咐自己“不要把球擊入水中”時,他腦子裏將出現球掉進水中的映象,試想,這種心理狀態打出的球會往哪兒飛呢?
一位著名的擊劍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輸給了一個與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對手。第二次相遇,由於上次失利陰影的影響,這名運動員又輸掉了。盡管他並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賽前,這名運動員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特意錄製了一盤磁帶,反複強調自己有實力戰勝對手,每天他都要將這盤錄音聽上幾遍,心理障礙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賽中輕鬆擊敗對手。
我們總能聽到在體育比賽中,弱隊戰勝強隊,大爆冷門,或是在商戰中,實力弱的公司戰勝實力強勁的公司。在諸多因素之外,充滿必勝的信心去迎接挑戰,是取得成功的基礎。
(五)屢敗屢戰
無論你做了多少準備,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當你進行新的嚐試時,你可能犯錯誤,不管作家、運動員或是企業家,隻要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難免失敗。但失敗並非罪過,重要的是從中吸取教訓。
因此,那些跌倒了爬起來,撣撣身上塵土再上場一拚的人,才會在生意場中獲得成功。美國百貨大王梅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於1882年生於波士頓,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一片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終。
在淘金熱席卷美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什麼也買不起,這樣一來,小鋪又倒了台。
回到馬薩諸塞州之後,梅西滿懷信心地幹起了布匹服裝生意,可是這一回他不隻是倒閉,而簡直是徹底破產,賠了個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蘭做布匹服裝生意。這一回他時來運轉了,他買賣做得很靈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頭一天開張時帳麵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現在位於哈頓中心地區的梅西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之一了。另一個飽嚐失敗滋味的零售商是詹姆士·卡什·彭尼。
彭尼在密蘇裏州長大。高中畢業後在一家布匹服裝店當了11個月的小夥計,共得薪水25美元。
彭尼的身體不好,醫生勸他到戶外活動活動。於是彭尼辭職前往科羅拉多州,幹起了零售商的行當,他把曆年所得全投進了一家小肉鋪。
肉鋪的最大主顧是當地一家旅館。這旅館的廚頭兼采買是個嗜酒如命的人。有一天他跟年輕的彭尼說,以後隻要彭尼每星期白送他一瓶威士忌,他就把整個旅館的生意包給彭尼做。彭尼不幹,認為這是賄賂。於是他們之間的生意從此斷絕,彭尼的小店也開不下去了。
不得已,彭尼隻好再去當地一家布匹服裝店當店員。他以行動和言詞說通了這家商店的兩名店主,讓他當第三名合夥人,即由他出一筆錢,加上原店的部分資金存貨,由他單獨去經營一爿新店。這個主意就是聯營的最初思路。
過了幾年,彭尼開始了他自家的聯營商店生意。他允許雇員享有自己從前曾經享有的機會。
當彭尼的聯營商店發展到34家時,彭尼公司誕生了。如今,這家公司已擁有2400家分店。此外,它還涉足銀行、信貸和電子業。
當你似乎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絕境的時候,離成功也許僅一步之遙了。
保羅·高爾文是個身強力壯的愛爾蘭農家子弟,充滿進取精神。13歲時,他見別的孩子在火車站月台上賣爆玉米花,他不由得被這個行當吸引了,也一頭闖了進去。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盤的孩子們並不歡迎有人來競爭。為了幫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搶走了他的爆玉米花,把它們全部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高爾文從部隊複員回家,他在威斯康星辦起了一家電池公司。可是無論他怎麼賣勁折騰,產品依然打不開銷路。有一天,高爾文離開廠房去吃午餐,回來隻見大門上了鎖,公司被查封了,高爾文甚至不能再進去取出他掛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年他又跟人合夥做起收音機生意來。當時,全美國估計有3000台收音機,預計兩年後將擴大100倍。但這些收音機都是用電池作能源的。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燈絲電源整流器來代替電池。這個想法本來不錯,但產品還是打不開銷路。眼看著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們似乎又要停業關門了。此時高爾文通過郵購銷售辦法招攬了大批客戶。他手裏一有了錢,就辦起了專門製造整流器和交流電真空管收音機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爾文依然破了產。
這時他已陷入絕境,隻剩下最後一個掙紮的機會了。當時他一心想把收音機裝到汽車上,但有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有待克服。
到1930年底,他的製造廠帳麵上已淨欠374萬美元。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著他拿錢來買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隻有24塊錢,而且全是賒來的。
然而,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如今的高爾文早已腰纏萬貫,他蓋起的豪華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
通向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有大失才能有大得,沒有承受失敗考驗的心理準備,闖不了多久就要走回頭路了。
(六)決不能等待
在挫折麵前,耐心等待並不是一種美德。因為在當今社會,假如你被解雇了,公司不會主動找到你,雇用你。如果你不采取行動,隻是靜候佳音,那將是你所能做的所有事情中最糟糕的選擇。等待隻會浪費時間,坐失機會。等待的結果,最後會使你受製於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情況更加棘手。如果你想解決問題,你必須負起責任,不要期待別人拔刀相助。相信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期待別人的幫助,你隻會得到失望,更糟糕的是你可能變得憤世嫉俗而一無所成。
(七)摒棄消極思想
你一旦受到周圍消極思想的影響,想要再建立起積極的態度幾乎是不可能的。在你耳邊,經常會響起一些消極詞彙:“小心”、“慢慢來”、“還不錯”、“我早說過了”、“不可能”、“事情結束了”等等。你應學會分辨消極和積極的言詞,避免接觸和使用消極的言詞,因為答案總存在於積極正麵的一方。
(八)把握要點
遇到問題,你應冷靜下來,想想是不是曾經有其他人遭遇過類似的問題,卻成功地加以克服了?問題的關鍵在哪裏?隻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才能解決好問題,俗語說:“打蛇要打在七寸上”,“七寸”就是蛇的致命處。我們對待問題,也要握住問題的“七寸”,才能才問題“致於死地”。
(九)正確下餌
當你考慮積極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已經激發了行動的力量,於是你不禁想問:到底如何行動?但我的回答是:就如你抓一隻兔子一樣行動。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如果想抓一隻兔子,你就不應該呆到家裏,要到兔子經常出沒的地方去,然後拿出自己抓兔子的本領。處理問題也是一樣。比如你被解雇了,想再找一份工作,你必須到有工作機會的公司去應征,提出申請,或者刊登報紙廣告,讓公司知道你是他們需要的人才!
(十)開口求助
排除挫折時,援助常常來自外界,不要羞於開口,而錯失可能的幫助。“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拒絕或忽視可能的協助,隻會導致失敗。
你應積極地思考,誠實地提出你的問題,傾聽別人的回答,廣求建議,這樣,你將會發現,別人是多麼樂意幫助你,你的問題也就可以順利解決了。
(十一)全力以赴
大多數人的失敗,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智慧、能力、機會或才智。而往往在於沒有全力以赴。即使生活平淡無奇,隻要擁有足夠的熱忱,任何人都可能成功。
保持積極的態度,你就能夠解決挫折,運用上麵列舉的8項原則,你就能妥善控製情況。但是,首先你必須積極地控製自己的思維和言行,否則這些原則將起不了任何作用。
第四節 正確對待失敗
失敗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失敗後怎麼做?
一、記取教訓,改善求進
你可曾沮喪消沉?遭遇嚴重挫敗?或為自己所犯的錯誤過分自責?你可曾勞而無獲?你這一生中可曾發生個人悲劇?你可曾因疾病或受傷而造成殘障?你會否因為希望破滅而心情沉重?是否冒險犯難,結果徹底失敗?
以上這些情形,都不應妨礙你達成最後目標。失敗正如冒險和勝利一般,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偉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無數次的痛苦失敗之後才得到的。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成功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後才得到的。”
成功出於自錯誤中學習,因為隻要能從失敗中學得經驗,便永不會重蹈覆轍。失敗不會令你一蹶不振,這就像摔斷腿一樣,它總是會愈合的。
一夕成功是不可能的。每一個奮發向上的人在成功之前都曾經曆無數次的失敗。我們需要試驗、耐心和堅持,才能汲取經驗,得到成功。不管你是學習操作機器、推銷貨品、談判交易或激勵他人,都要經過這段過程。雖說成功能引發成功,失敗卻未必招致失敗。
有人說,失敗等於是一種浪費。如果繼續讓失敗的情緒積聚在內心之中幹擾、腐蝕,那的確是一種浪費。可是,農夫利用牲畜的排泄和植物的枯枝敗葉作肥料,滋養作物。人類又何嚐不能利用失敗作為天然肥料,來灌溉播種成功種子的土地?
享受工作樂趣,便是瞻望未來的成功,遺忘過去的失敗。把錯誤和失敗當作是學習的方法,然後就將它們逐出腦外。
討厭自己職務的人,做法往往恰好相反。他們回想過去的失敗,忘卻往日所有的成就,以至摧毀自信心。他們不但記住失敗的情景,還情緒化地將它深植在心中。從未成功的人總是為每一次失敗自責不已。另一方麵,雖會遭遇挫敗但仍喜愛工作的人卻能了解過去犯了多少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從每一次失敗中汲取教訓,以致在下一次能有較好的表現。
我們應將失敗不利因素當作修正方向、再度瞄準目標的工具,僅此而已。
化失敗為動力的方法是:
1、誠懇而客觀地審視周遭情勢。不要歸咎別人,而應反求諸己。
2、分析失敗的過程和原因。重擬計劃,采取必要措施,以求改正。
3、在重作嚐試之前,想象自己圓滿地處理工作或妥善地應付客戶的情景。
4、把足以打擊自信心的失敗記憶一一埋藏起來。它們現在已經變成你未來成功的肥料了。
5、重新出發。
你可能必須再三試行這五種步驟,然後才能如願達成目標。重要的是每嚐試一次,你就能夠增加一次收獲,並向目標更加進一步。
坦然接受批評不是易事。我們都怕出錯,自小師長便教導我們犯錯是不好的事,會使我們失去親朋的疼愛。但是我們可以學著行動不受情緒左右。
受到批評,不必感到失望、不平或憤怒,而應把精力用來研製一項明確的計劃,以平息批評,重新起步。與有關的人共同研究你的計劃,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彼此抱怨,應該共同努力,解決問題。有時候我們又太勇於自責了。我們會說:“這都是我的錯。”“我什麼事都做不好。”如果是我們的錯,自責倒也無妨,但明明不是我們的錯而強要自責,便有危險。喜歡自責的人內心常有“我是笨蛋,我是失敗者”的想法。這麼一來,下次你又會犯同樣的錯誤。或是你誤信自己的確是笨蛋,而根本不再嚐試了。奇怪的是,我們的確能安於失敗。不花腦筋的自憐要比絞盡腦汁分析自己,籌思下次如何成功來得容易多了。
另一方麵,如你不願從錯誤中學習,你便會千方百計地掩飾錯誤。隱藏的錯誤會成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危害到你的人際關係和公司本身(尤其如果你是主管人員的話)。掩飾錯誤就像掩飾癌症的症狀一樣,將導致整個機構的瓦解。你如果有責任心,就應勇於認錯。你應該對自己這麼說:“我的能力不僅於此,下次我會表現得更好。”或“我沒考慮到空虛因素,以後我就知道該注意這件事了。”
這就是“從錯誤中學習”的涵義。
逆境中可能發生的危險隻有一個:不恰當地歸咎自己。
你若開始以失敗者自居,便會真的成為失敗者。“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會真的成為怎樣的人。”這句格言在此處同樣適用。自認不善與人溝通的年輕經理,將會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激勵部屬,進而更相信自己確實有此缺點。一位總經理的助理小姐,始終難以忘懷自己在高中時代的舞會中老是坐冷板凳,結果她現在也老是覺得,自己在工作上人緣很差。這些人都是自取其敗,他們下意識的行為嚇走了別人,倨傲自大甚至蘊含敵意的態度讓別人倍感威脅。其他諸如業務員、商人、醫生、律師等各行各業的人,若沒有健全的自尊心,都會麵臨相同的下場。實際經驗似乎“證明”了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正因有此客觀的“證明”,他們很難察覺自己的毛病出在對自己錯誤的評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