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的推測,如果三叉戟確是航空標誌,那它不應是孤立存在的,在它的周圍一定還有另外一些東西。果然,20世紀30年代,在距三叉戟圖案100英裏外的納斯卡荒原上,考古學家又發現了許多神秘的圖案。這些圖案遍布從巴爾帕的北邊至納斯卡南邊的37英裏狹長地帶。它們是一些幾何圖案、動物雕繪,以及排列整齊的石塊,很像一座飛機場的平麵圖。
如果乘飛機在這個荒原的上空飛行,人們可以發現許多閃閃發光的巨大線條。它們伸展幾英裏,有時平行,有時交錯,有時構成巨大的不等邊四邊形。此外,還能看到一些巨形動物的輪廓。它們都是用明亮的石塊鑲嵌出來的。其中有極長的鱷魚,卷尾的猴子……還有一些地球上從未見過的異禽怪獸。
岩石中的鍾形器皿
1851年,在美國多爾切斯特附近,人們在岩石中發現了一件更奇特的東西。據當時的美國《科學文摘》報道說:“在多爾切斯特附近進行的一次巨大的爆炸中,人們從岩石碎屑中撿到了兩塊折斷的金屬碎片。本來這是一個被一分為二的整體,當把它們合攏後,可以發現這是一個鍾形器皿,它高11.4厘米,寬16.5厘米,壁厚0.3厘米。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器皿外形像鋅,或者是鋅與銀的合金。它的表麵刻有6朵花,花蕊中均嵌有純銀,底部雕有蔓和花環圖案,同樣都以純銀相嵌,做工極為出色,精美絕倫,令人讚歎不已。更令人不解的是,此物竟出自爆炸地深15英尺的岩石中。”
千奇百怪的鞋
在中外曆史文化中,有很多未解之謎。有些用銅、銀、陶、泥、紙、石頭做成的鞋也成為人類不可多得的曆史遺產。
銅鞋製於波斯時代,鞋幫和鞋底全部采用銅皮,以錫焊製而成。鞋呈卯形,供波斯婦女在伊斯蘭教堂內穿著。在古代人類尚未發明膠雨鞋時,雨天穿著的鞋無奇不有,而以焊錫法將銅皮製成整鞋正是最好的防雨鞋之一。
牛鼻鞋是德國16世紀的一種胄甲靴。其鞋幫和鞋底是用十塊皮料縫合,形似“百頁”。牛鼻鞋是古代日耳曼民族對牛的崇拜的反映。在他們看來,牛以無窮的力量成為必勝的象征。
浙江衢州出土的一種南宋銀鞋,係由銀質鞋麵二片、銀質鞋底一片焊接而成。鞋頭尖而翹,口沿鏨忍冬紋一周,鞋麵鏨寶相花,鞋底鏨刻線紋及雙鉤並刻有“羅雙雙”字樣。鞋長僅14厘米,是我國幾千年來唯一的銀質“三寸金蓮”。
1980年在湖北省安陸縣唐代吳王妃楊氏墓出土了兩件石質鞋形器,呈橢圓形。考古學家認為是鞋底。其正背兩麵中部突起,邊周陰刻線條,一端有圓穿孔,形製相同,大小不一,石質堅細。一隻長24厘米,可能為男鞋,另一隻長22厘米,可能為女鞋。
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遷葬的王乾墓內有陶鞋一雙,出土於安徽亳縣機製磚瓦窯場。陶鞋長127厘米,為女鞋形製。從實用角度論,陶質完全可以用來防潮,但如此脆弱的材料是經不住體重壓力的,故而,它應該屬於隨葬品。可為什麼偏要選擇陶材料製鞋呢?它似乎告訴我們,墓主生前的所在區域為隋代“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