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探秘愛斯基摩人

圖15

1906年春天,加拿大的探險家史提芬生,來到哈謝爾島上的馬更些愛斯基摩人的部落,愛斯基摩人將他視為其中的一分子而一起生活,他們還慷慨的把自己穿的衣服和吃的食物都分給他。

1907年春天,探險家查理·克林金巴的“奧爾嘉”號開抵哈謝爾島,他告訴史提芬生在哈謝爾島東方的班克斯島生活著不曾和白人接觸過的愛斯基摩人。這使史提芬生非常感興趣,他決定尋找克林金巴見過的愛斯基摩人。

1910年4月21日,史提芬等人向美洲大陸進發。一直走了8天,他們才在巴裏岬發現了一個愛斯基摩人的部落,但是那裏好像已經很久無人居住了。

5月9日,史提芬生在維多利亞島南海岸的維斯岬遠遠地看到海豹洞旁邊,坐著幾個愛斯基摩人正拿著木棒在等獵物。愛斯基摩人起初敵視他們,但當確認是同類後,便帶領著史提芬生等人,返回他們的部落。部落裏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們,全都從房子裏跑出來以驚異的眼光望著他們。經過介紹後,就有許多人為他們準備食物,女人們紛紛回到自己家裏,男人們則手裏拿著雪刀,戴上工作手套,開始為史提芬生3人建造冰屋。

冰屋完成後,愛斯基摩人便為他們準備海豹油燈,並且還在裏麵為他們做床,床上還鋪了馴鹿及麝香牛的皮毛。

為了表示友好,史提芬生便為這些海豚群海峽的愛斯基摩人,教導使用硫磺火柴的方法,然後又演示卡槍射擊。

愛斯基摩人還帶史提芬生等人去拜訪島上的另一藍眼睛、褐胡子的部落。史提芬生一行人走了大約30公裏左右,終於到達那個部落。這個部落屬維多利亞島哈尼拉古密多族,他們也很好客,十分熱情地招待了他們。

史提芬生和居住在維多利亞島柯內欣灣附近部落的愛斯基摩人一起生活,使他直接看到了可能是愛斯基摩人和白人的混血人種,這些人後來被稱為“金發愛斯基摩人”。史提芬生是根據人類學者的立場來觀察,認為這些人都有淡褐色的胡子,所以會有金發的感覺(大部分的愛斯基摩人,如北美洲的愛斯基摩人,都把胡子連根拔掉),而且1000個愛斯基摩人當中,大約隻有10個金發愛斯基摩人。同時,他又依據這些金發愛斯基摩人的外形,認為他們很可能是到格陵蘭建設殖民地的北歐海盜的子孫。

那些幾百年前被認為全部在格陵蘭死亡的人,很可能遭遇了如下兩種情形,一種是生存下來,和格陵蘭的愛斯基摩人混血。另一種則很可能向西移居到北美洲,和原住在北美洲的人一起定居下來。

史提芬生長期對愛斯基摩人的研究,是對世界人類史的一大貢獻,使人們對北極以及對愛斯基摩人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救援隊的非洲探險

1878年,德籍探險家兼外科醫生愛德華·史尼策,被英國派為現在蘇丹南部的總督。史尼策後改名為亞米·派謝。他對蘇丹的植物、昆蟲、鳥類、動物和居民留下了相當寶貴的觀察資料,也寄了許多標本給歐洲的博物館。

蘇丹內部發生叛亂,情勢對亞米等人十分不利。英國決定派遣一支遠征隊援救他們,亨利·史坦利受任為此次遠征隊的指揮。

史坦利決定從剛果河口出發,穿過中央熱帶雨到達亞伯特湖,然後經水路前去救援亞米等人。他共率領10個歐洲人、697名雇工和商人提普手下97名分遣隊出發。

1887年6月28日史坦利登陸後,帶了4個歐洲人和384個雇工來到了一片地理環境十分艱險的未知荒地,史坦利等人費力的砍斷藤蔓及雜草前進。隨時得提防小黑人射發毒箭,或是將塗滿了毒藥的箭埋伏在道路邊。越過這片森林共花了5個月的時間。後來,他們很快便遭到襲擊,而且一路戰到亞伯特湖。1887年12月13日,他們終於到達亞米所在的地區。

經過數日,亞米來到史坦利麵前。在這多年的孤立生活中,亞米共貯存了價值6萬英鎊(約144000美金)的象牙,過著極豪華的生活,他們不但不用請求救援,甚至於想長期居住在那片世外桃源。亞米最後很不情願的帶領著隨從,家屬及財產,跟著史坦利從維多利亞湖經坦噶尼喀湖回到海岸。

回途中,史坦利發現了他一生中最後兩個地理上的大發現。從亞伯特湖南岸出發,隊伍走到森基利河的穀底,發現這河是從西南方110公裏無名之湖流出。史坦利把這個湖以英國威爾斯王子之名,命名為愛德華湖。在這湖的東側,當雲霧消失後,一座海拔約有5100米的白色巨型山峰即展現出來。即是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稱為尼羅河水源的“月之山脈”羅溫乍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