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故事會 第一部分(1 / 3)

古代戰爭故事會 第一部分

特洛伊戰爭

特洛伊戰爭是據古希臘神話傳說,係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為首的阿哈伊亞諸國同盟與小特洛伊王國在小亞細亞西北部的赫勒斯滂和愛琴海沿岸進行的戰爭。

根據考古資料,人們通常認為這次戰爭發生於公元前1260年。荷馬的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敘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故事。

特洛伊戰爭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裏斯誘走了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墨涅拉俄斯及其兄阿伽門農聯合希臘其他國王,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駛抵特羅阿達沿岸。數量不及敵人的特洛伊人經短期交戰後被迫退卻,隱匿於特洛伊城內。阿伽門農的軍隊駐紮在特洛伊城外的海岸上,未將該要塞全麵包圍。這一點被同小亞細亞的卡裏亞、利季亞及其他地區建立密切聯係的特洛伊國王普裏阿摩斯所利用。這些地區在戰爭期間始終援助他。從而使戰爭持續了10年左右。

戰鬥行動主要是雙方將對將的廝殺、小規模的接觸和被圍者出擊時在城下進行的大規模戰鬥。希臘人運用軍事計謀才進入城內。特洛伊的許多居民遭屠殺,一部分居民被俘為奴,城市被徹底摧毀。亞述戰爭

亞述戰爭是亞述鼎盛時期進行的侵略戰爭。早在遠古時期,北美索不達米亞良好的自然條件促進了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境內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手工業生產和國內外貿易因而迅速發展。奴隸製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奴隸。為此,亞述國王亞述那西爾帕二世曾經多次遠征北敘利亞和南高加索。在南高加索,遇到了建國於此的烏拉爾圖的抵抗。

公元前9世紀中葉,幾個毗鄰國家組成了以大馬士革為首的反亞述大同盟。卡爾卡爾激戰之後,亞述軍撤退。但不久亞述又開始推行對外擴張政策。

公元前8世紀中葉,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繼承者征服了大馬士革、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直至加沙城。繼他們之後,國王阿薩爾哈東又侵占了南腓尼基和沿海大城市西頓。他在遠征到達尼羅河河穀之後,曾一度征服埃及。

亞述巴尼帕在位時,亞述處於極盛時期,成為獨霸前亞細亞的大國,始終保持著高水平的軍事組織與兵器。軍隊是國家機器中最重要的部分,出征時由民軍組成。軍隊的成員包括村社社員、農民、手工業者和小商。在邊境和特別危險地區獲有份地的移民,在出征期間也須服兵役。

公元前8世紀,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在位時,對中央和地方的政權機構進行了重要改革,以適應軍事的需要。常備軍取代了民軍。

公元前8世紀中葉,由於騎兵成了重要兵種,軍隊變得機動靈活了。騎兵常常迅猛出擊並快速追擊敵人。步兵由重裝和輕裝的兵士組成,在軍隊中起著主要作用。他們身穿鎧甲,有盾牌和頭盔防護,以弓箭、短劍和長矛為武器。

軍隊中有專門築路、架橋和設營的部隊。築城技術也得到了發展。亞述人以擅長構築工事、圍城和強攻敵人要塞而著稱。他們攻城時使用一種帶輪子的攻城器。

長期的戰爭促進了亞述人軍事學術的發展。他們能巧妙地采用正麵攻擊和側翼攻擊,已會將部隊排列成一定的隊形,並知道奮力搶占狹窄的山隘口和山間通路,以及在前亞細亞山區和荒漠地區至為重要的水源。一些編年史常把亞述人屢戰獲勝的原因歸結於他們既能迅速進攻,又能迅速地追殲敵軍。

亞述人還廣泛地進行軍事偵察和諜報工作。駐外特使均按時向國王報告別國的詳細情報,如備戰、軍隊調動、締結秘密同盟、接見和派遣使節、密謀和起義、要塞的構築、叛逃人物、牲畜的總頭數及收成情況等。

亞述人十分重視保障交通線和通訊聯絡。他們精心維護道路。遇有戰況,則在高台上點燃木柴,用烽火報警。通過荒漠地帶的道路均築有堡壘防護,並備有水井。大居民點設有特別官員和專門“為國王傳送公文”的急使。至今還保存有當時的路標殘片,上麵載明各城市間的距離和路程所需時日。亞述是內陸國,由於沒有自己的艦隊而要利用鄰國腓尼基的艦隊。因此總想占領腓尼基和敘利亞的重要沿海城市。

亞述人廣泛地吸取了鄰國的作戰經驗。他們從米坦尼人和赫梯人那裏學會了使用騎兵和戰車;從巴比倫人那裏學會了在國境上建立軍屯。同樣,亞述人在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就也被鄰國所采用。例如,波斯人從亞述人那裏學會了築城技術,學會了包圍要塞和用攻城器攻城,以及修築“供車輛和軍隊通行的道路”的方法。後來,羅馬人又從波斯人那裏學會了築路、架橋和開辟營地。

為了加強專製政權並為其軍事侵略政策辯護,亞述也象古代東方其他奴隸製國家一樣,廣泛地利用宗教觀念。亞述神被視為亞述人的最高神祗。根據當時的宗教信仰,亞述神使所有的部落和民族都聽命於亞述的統治。人們常把亞述神描繪為張弓欲射的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