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分(1 / 3)

第十二部分

英國—錫克戰爭

英國—錫克戰爭是東印度公司對旁遮普錫克國發動的兩次侵略戰爭。這2次戰爭是由英國殖民者勾結錫克酋長策動的。1845年12月,英國挑起邊境衝突,向駐紮在本國領土上的錫克軍隊開火。辛格大臣為首的錫克反動政府以此次挑釁事件為口實,對東印度公司宣戰。

第一次英錫戰爭發生於1845~1846年間。在1845年12月18日穆德吉交戰和12月21日菲魯茲沙赫交戰中,同英軍兵力相等的錫克軍隊獲勝。

但由於旁遮普封建主的背叛,錫克軍隊在1846年2月10日索勃拉昂交戰中敗北。根據和約,旁遮普成了東印度公司的附屬公國。至拉維河為止的這部分領土歸屬東印度公司,克什米爾則轉交給公司的盟友賈姆公爵古利亞普·辛格。旁遮普的政權形式上掌握在拉爾·辛格和特奇·辛格的攝政會議手裏,實際上攝政會議的活動是由英國駐拉合爾總督操縱的。

英國人控製了稅收部門。旁遮普軍隊的數量大為削減。錫克軍隊不能坐視國家喪失獨立自主權,於1848年舉行反英起義。

第二次英錫戰爭是東印度公司於1848年11月借口平定叛亂而挑起的。在1849年1月奇良瓦拉交戰中,英軍勉強取勝,傷亡2400人。2月21日在古吉拉特附近又進行了一次交戰。英軍憑借炮兵優勢,使錫克軍隊遭到決定性的失敗。東印度公司遂吞並旁遮普,把它變成為英印的一個省份。同年,錫克軍隊被解除武裝。隨著旁遮普的被兼並,英國征服了印度全境。美國—墨西哥戰爭

美國—墨西哥戰爭是美國對墨西哥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這場戰爭是美國按照1823年門羅總統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一口號力求在整個美洲大陸建立自己的霸權而進行侵略所挑起來的。

多年來一直墾殖墨西哥所屬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大片領土的美國種植場主於1835年發動叛亂,1836年宣布得克薩斯獨立。

1845年,美國把得克薩斯並入自己的版圖。為了侵占其他“有爭議”的領土,1846年1月,美軍開進得克薩斯以南墨西哥境內。年輕的墨西哥共和國的軍隊一共不到2.5萬人,采用募兵製補充兵源。騎兵是它的突擊力量。美軍以大約8000人的正規軍分隊為骨幹,在戰爭期間由大量的誌願兵進行補充。1846年5月,在保洛—阿耳托和雷薩卡—德—拉—帕爾馬地域首次進行了大規模的戰鬥。

1846年5月13日,即軍事行動開始的4個月之後,當美軍已占領努韋塞斯河與格蘭德河之間的一部分墨西哥領土後,美國政府才正式對墨西哥宣戰。幹涉者的戰略企圖是想從北向南實施突擊,分割墨西哥領土,占領其首都。美國海軍的任務是封鎖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方麵的港口和沿岸地區。經過幾次激戰,美軍才占領蒙特雷。

至1847年初又占領了墨西哥北部和加利福尼亞的大片土地。在2月22~23日布埃納維斯塔交戰中,墨西哥軍隊又被擊敗。但是,他們在印第安人的積極支援下繼續在幹涉軍後方作戰。

1847年3月27日,斯考特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在兩星期的圍攻後粉碎了韋臘克魯斯港4000名守軍的抵抗,接著便朝首都墨西哥城推進。墨西哥總統聖塔安納倉促集結了1.2萬人的軍隊,決定在韋臘克魯斯西北的塞羅戈爾多地域與美軍交戰。但因組織不善,4月18日被美軍擊潰。由於某些軍隊領導人的叛變和那些不肯拿出部分錢財資助國防需要的地主教權派的公開反抗,墨西哥軍隊盡管士氣未挫,但戰鬥力已大為削弱。為了保衛首都,集合了一支擁有2萬人和100門火炮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