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分(1 / 3)

第十一部分

滑鐵盧

滑鐵盧是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20公裏處的居民點。滑鐵盧會戰是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一世的軍隊與英、荷、普聯軍在此進行的一次會戰。為了對抗反法同盟,拿破侖率12萬法軍進入比利時,企圖在比境內將英軍元帥威靈頓率領的英荷聯軍及布呂歇爾元帥指揮的普軍下萊茵集團軍各個擊破。

6月16日,拿破侖在林尼附近與普軍交戰,取得小勝,普軍被迫向瓦弗撤退。格魯希元帥指揮的步兵軍受命追殲普軍,由於法軍行動遲緩,布呂歇爾的下萊茵集團軍得以保存實力,擺脫追擊並與威靈頓集團軍會合。格魯希的軍隊未參加決定性的會戰。格魯希的失誤鑄成了後來拿破侖的失敗:原準備與一路敵軍——英荷聯軍作戰的拿破侖,將被迫與兩路敵軍同時作戰。

6月17日日終前,拿破侖率法軍主力前出至別爾—阿良斯、羅索姆、普蘭什努瓦地域。拿破侖確信格魯希定能阻滯住布呂歇爾,沒有急於向在滑鐵盧以南有利地形上占領防禦陣地的威靈頓集團軍發起攻擊。6月18日11時,當普軍前衛已接近交戰地區時,會戰開始了。拿破侖決定對威靈頓集團軍的左翼實施主要突擊,以阻止普軍與聯軍彙合。法軍列依爾軍首先應對威靈頓集團軍的右翼實施佯攻。

但是,從戰鬥一開始就遭到聯軍的頑強抵抗,這就完全打亂了拿破侖的計劃。列依爾開始用少量兵力發起攻擊,爾後陸續將全軍兵力都投入了戰鬥,奮戰終日未能獲勝。對威靈頓左翼的攻擊於14時左右開始,進攻兵力是埃爾隆軍的4個師,各師均按營展開成大縱深的縱隊。

由於這種隊形能同時發起攻擊的力量有限,所以也未能奏效,進攻部隊在敵槍炮火力下遭到重大傷亡。法軍炮兵的射擊效果很差,因為它配置的位置不合適,距進攻縱隊太遠。下午,普軍布呂歇爾的前衛抵達菲舍蒙地區,拿破侖被迫派洛博軍1萬人迎戰普軍,後又派部分近衛軍前往支援。

與此同時,拿破侖改變了主要突擊方向,集中主要兵力攻擊威靈頓集團軍的中部。法軍雖多次發起攻擊,但均未成功。拿破侖的重騎兵曾兩度突入英軍陣地,由於步兵未及時支援,又被打退了。拿破侖集中了自己的預備隊10個老近衛軍營,最後一次試圖突破敵軍中央陣地,結果也失敗了。此時,兵力的對比已對聯軍有利,普軍3個軍的到來,聯軍兵力已達13萬人。晚8時,英荷聯軍從正麵發起進攻,普軍則突擊法軍右翼。法軍支持不住開始退卻。

不久,退卻變成了逃跑,十分狼狽。在滑鐵盧會戰中,法軍損失了3.2萬人和全部火炮,聯軍損失2.3萬人。拿破侖丟棄殘軍逃回巴黎,6月22日再度退位,後被流放到聖海倫島上。

拿破侖在此次會戰中表現得優柔寡斷,犯了一係列錯誤。沒有很好地組織偵察,情況判斷不準確,兵力過於分散,戰鬥隊形縱深太大,以致削弱了初始突擊能力,而且在敵炮火下遭到了重大傷亡。他的重大失策在於軍隊指揮和步、騎、炮兵的協同動作組織得不好。

法軍1812年在俄國的失敗造成的士氣低落以及拿破侖帝國的深重危機,都是拿破侖在滑鐵盧戰敗的重要原因。威靈頓在滑鐵盧會戰中表現得深思熟慮,經過認真細致的情況判斷方才定下行動決心。這位英軍統帥能夠指揮兩支相距甚遠的軍隊在戰場上實現彙合,這在當時確是一件重大的戰略成就。高加索戰爭

高加索戰爭指沙皇俄國為歸並切奇尼雅、高山達格斯坦和西北高加索,為反對受英國和其他西方列強支持的土耳其和伊朗的擴張,以及為此必須鞏固俄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地位而進行的軍事行動。

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合並後,它們的領土就脫離了俄國,成為切奇尼雅、高山達格斯坦和西北高加索的領土。在這塊土地上居住著一些強悍的高山民族,他們經常襲擊高加索築壘線,破壞與外高加索的往來。

因此,到19世紀初歸並這些領土是俄國的一項重要的政治軍事任務。高加索戰爭有步驟的軍事行動,是在拿破侖戰爭結束後展開的。

1816年被任命為高加索總司令的葉爾莫洛夫將軍把一些孤立的討伐性遠征轉為有計劃地向切奇尼雅和高山達格斯坦縱深推進。1817~1818年,高加索築壘線的左翼由捷列克河移到鬆查河。1817年10月在該河中遊設置了攔阻營壘。這是俄軍向高加索推進的第一步,實際上也是高加索戰爭的開始。

1819年,高加索獨立軍團兵力達5萬人,西北高加索的黑海哥薩克軍也歸葉爾莫洛夫指揮。1818年,以封建主為首的部分達格斯坦部族聯合起來,並於1819年開始向鬆查防線進軍,但連遭失敗。伊朗和土耳其千方百計地煽動山民反對在高加索的沙皇軍隊,企圖利用山民達到自己的侵略目的。

但是,伊朗和土耳其挑起的俄伊戰爭和俄土戰爭均以俄國的勝利而告結束。根據土庫曼查伊和約,艾利萬汗國和納希契凡汗國歸屬俄國,而根據亞得利亞那堡和約,阿哈耳齊赫和阿哈爾卡拉基要塞,以及由庫班河口到波提以南的上尼古拉碼頭的整個黑海沿岸也都歸屬俄國。

由於修築了通往俄國的蘇呼米軍路,俄國於1828年又兼並了卡拉柴。所有這一切急劇地改變了高加索的戰略形勢,使之有利於俄國,擴大了它在中東的勢力範圍。敵視俄國的英國、法國和奧地利統治集團公開地反對亞得利亞那堡和約,得到它們支持的土耳其奸細一直在高加索進行破壞活動。唆使山民反對俄國的英國奸細活動更為猖狂。1827年3月,帕斯克維奇將軍被任命為高加索俄軍總司令。

從20年代末起,高加索戰爭的規模逐漸擴大,這是因為切奇尼雅和達格斯坦在穆裏德派宗教政治教理反動思想的影響下,爆發了山民運動,宗教戰爭——反對“異教徒”的“聖戰”就成為山民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伊斯蘭教僧侶們的上層人物企圖在這個運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反動的封建神權國家——伊瑪目國。

1828年12月,加濟—馬戈梅德首次號召進行宗教戰爭,他宣布自己為伊瑪目並提出切奇尼雅和達格斯坦各族人民聯合起來的主張。1830年5月,加濟·馬戈梅德和他的門徒沙米爾率8000人的部隊企圖奪取阿瓦裏亞首都——洪紮赫山村,但沒有得逞。遠征吉姆雷山村的沙皇軍隊也遭受了失敗,從而擴大了加濟·馬戈梅德的影響。1831年,伊瑪目率1萬軍隊奪取了塔爾基和基茲利亞爾,包圍了布爾和弗涅紮普要塞,隨後奪取了傑爾賓特。

戰鬥同時也在切奇尼雅以及通往格羅茲尼要塞和弗拉基高加索的要衝上激烈進行。加濟·馬戈梅德控製了頗大一部分領土。

但是,由於伊瑪目沒有履行自己廢除階層不平等現象的諾言,引起了農民們的不滿,他們疏遠了穆裏德派伊斯蘭教徒,因此從1831年底開始,戰事減少了。

由於羅津將軍取代帕斯克維奇指揮沙皇軍隊多次對切奇尼雅進行大規模遠征,加濟·馬戈梅德的部隊被迫退到高山達格斯坦。伊瑪目率部分穆裏德派伊斯蘭教徒在吉姆雷設防,構築了幾道重迭築壘線。

1832年10月17日,沙皇軍隊攻占吉姆雷。加濟·馬戈梅德陣亡。新伊瑪目加姆紮特·貝克和前任一樣,不但靠宣傳穆裏德派的思想,而且還靠使用武力來鞏固自己的政權。1834年8月,他侵占了洪紮赫,並消滅了拒絕反對俄國的阿瓦爾汗家族。

不久,加姆紮特·貝克就被封建集團的陰謀者殺掉。1834年,沙皇軍隊為切斷契爾克斯人與土耳其的聯係,遠征了庫班河左岸,並構築了阿賓和尼科拉耶夫工事。沙米爾取代加姆紮特·貝克成為伊瑪目,在他任伊瑪目期間,戰鬥行動的規模特別大。1834年10月18日,沙皇軍隊攻占了老戈察特利和新戈察特利,並迫使沙米爾的部隊退出了阿瓦裏亞。1837年,費紮將軍的部隊占領洪紮赫、溫楚庫利和季利特利山村的一部分,沙米爾的部隊從那裏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