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台前與卸任後(2 / 2)

撒切爾夫人作為一個女性,卻顯示出了比男人還要充沛得多的精力。她每天早上七點鍾起床,淩晨兩三點鍾睡覺。競選活動這樣緊張,她在生活上卻不需人伺候,而且把一切都搞得井井有條。她自己裝點衣箱和提包,每件衣服都用薄紙包好以防折皺。她每天早上自己梳洗打扮,隻是要在電視上露麵時她才請人幫忙。同時她還時時關照隨行人員的衣食住行。在相同的時間裏,她做的事,她完成的工作要比其他人多好幾倍。當周圍的人都已精疲力盡支持不住的時候,她卻依然精神振奮、光彩照人。

作為一個女性政治家,撒切爾夫人不僅要表現出“巾幗不讓須眉”的剛強性格,還要表現出女性溫柔賢淑的一麵。這是男性政治家所沒有的麻煩。因為在英國,領袖在競選中的個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任憑你再有能力,如果不符合老百姓心中所能接受的形象標準,也可能無法贏得競選。因而,撒切爾夫人不得不對自己的形象進行“包裝”。

她讓自己手提購物籃,從家裏出來,像別的家庭主婦一樣去選購食品,她讓記者拍下來。在一個牛場,她抱起一隻小牛,讓隨行記者拍下這富於溫柔和人情味的鏡頭。

5月3日,星期四,大選的日子終於到來了。撒切爾一家一早投了票之後,便返回住處。在點票結果出來之前的這段難熬的時間裏,撒切爾夫人的心裏像15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她不敢讓自己閑下來,因那樣她會陷入對結果的焦慮之中。於是,她利用這段時間把自己的房間打掃了一遍。這也難怪,因為如果她不能贏得大選,黨內的抱怨和攻擊會把她趕下領袖的位置,她的政治生涯也就毀於一旦了。

這一天午夜,大選的結果出來了,保守黨勝利了。撒切爾夫人聽到這一消息,激動得執淚盈眶。

5月4日,也就是大選的第2天,撒切爾夫人將前往英國的王宮——白金漢宮,正式接受女王的任命。中午,他們一家人和撒切爾夫人的兩個隨從來到保守黨總部,等待著女王召見的電話。

其他人都已疲憊不堪,丹尼斯已經打起盹來,隻有撒切爾夫人仍毫無倦意。當電話鈴響時,她先推醒了丹尼斯,才去接電話。據她自己回憶說,盡管有許多朋友和她一起等來了大選獲勝的消息,但當她去接王室的電話時,卻有一種奇怪的孤獨之感。每個在場的人都希望聽到這具有曆史意義的通話,不料她卻伸腳一鉤門,把門關上了。或許,她要獨享這曆史性的一刻吧。

接完電話,丹尼斯陪夫人去白金漢宮。她們坐在汽車上,忽然,丹尼斯想起汽車的油不多了,就對夫人說:“汽車或許會拋錨。”撒切爾夫人不假思索、斬釘截鐵地回答:“那我就走著去。”

從這一天起,撒切爾夫人開始了連續11年的首相生涯。英國進入了“撒切爾時代”。

卸任後的撒切爾夫人一開始感到很不習慣,一度曾沉淪於消極、抑鬱的情緒之中。她感到委屈,覺得黨內的同事們背叛了她;又感到極大的失落和空虛,從決定最重要的國家大事到回到家裏無所事事,實在是很難適應。

但是沒過多久,撒切爾夫人就從這種消極的狀態中自拔出來。她要行動,要繼續影響這個世界。盡管她已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就是她的生命,除此之外,她幾乎沒有別的愛好。雖然失去了權力,但她的影響卻未消失,她仍然可以有一番作為。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她又重新振作起來。她開始撰寫回憶錄《唐寧街歲月》,應邀到世界各地進行演講。她的回憶錄發表後極為暢銷,她的演講報酬是全世界名人中最高的。

更主要的是,她仍然積極參與政治。她仍然發表政見,評議時政,像以往一樣直言不諱、一針見血。她的見解仍然很受重視,甚至對當時的首相梅傑有很大的約束力。盡管遭到某些人的非議,但她並不在乎,她就是要捍衛自己的信念和主張。

她甚至想用演講掙來的錢成立一個“撒切爾夫人基金會”,並通過這一組織充當國際問題顧問的角色,以便能更多地影響國際政治。她繼續活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