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歲月 1.

站起來說話需要勇氣,坐下傾聽同樣需要。

——丘吉爾

解散戰時內閣

1945年5月8日,丘吉爾正式向英國人民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他跟在議長後麵,由反對黨領袖格林伍德陪同,參加了下院在聖瑪格麗特教堂舉行的感恩節禮拜。然後他又應邀和參謀長們一起與英王合影,並和王室成員們一起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接受無數英國民眾的歡呼。

戰爭結束之後,戰時聯合內閣的繼續存在就成了問題。政府已持續執政五年,議會自1935年以來也已十年沒有大選了。丘吉爾必須決定何時舉行大選。

5月18日,丘吉爾在艾德禮的協助下,起草了一封名義上致艾德禮的信,請工黨考慮是否將聯合政府維持到擊敗日本為止。在布萊克普爾召開的工黨年會上,多數人主張早日大選。

丘吉爾在保守黨內部舉行的民意測驗中,幾乎全部同意7月選舉。保守黨人希望早日選舉以便利用丘吉爾個人的巨大威望,於是丘吉爾將大選日期定於7月5日。

5月23日,丘吉爾正式提出辭職。隨即應國王要求成立了看守政府。5月28日,他在唐寧街10號為退出聯合內閣的高級大臣們舉行茶話會時,老淚縱橫地宣布:“曆史的光輝將照耀在各位的頭盔上。”為了保證他在選舉失敗時保持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他建議艾德禮陪同他參加即將在波茨坦召開的繼“雅爾塔會議”之後的“三巨頭”會議。

競選在5月下旬開始。丘吉爾在競選演說中除了闡述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外,還對工黨進行了猛烈抨擊,說他們“會求助於某種蓋世太保的統治形式”。輿論對他由全國的領袖一變而為黨派利益的衛士感到難以接受。

投票日之後還需較長時間完成計票工作,所以丘吉爾於7月15日帶領艾登和艾德禮飛往波茨坦參加“三巨頭”會議。丘吉爾覺得在得知大選結果之前他不能決定會議中的任何重大問題。

7月25日,丘吉爾一行回國,以便第二天公布大選結果時在場。

本來丘吉爾對大選獲勝一直抱有信心,但就在回國的那天夜裏,他“突然感到身上被戳一刀似的”驚醒了,因而預感到形勢不妙。第二天中午時分情況已趨明朗,盡管丘吉爾本人當選,但保守黨卻遭到失敗,隻獲得了197席。而工黨在下院共獲得了393個席位。

在五年多戰時首相位置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丘吉爾,此時隻得黯然神傷地麵對下台的現實。

早在出席雅爾塔會議時,有一天丘吉爾參加由羅斯福做東的宴會。在宴會上非正式的談話中,丘吉爾曾說,他是經常被當作反動派“被痛打”的。但是在他和羅斯福、斯大林三個人中,隻有他隨時可能由他的人民通過投票把他趕下台。他個人倒是以這種危險而引以為榮的。

斯大林接口和他開玩笑說,首相顯然是害怕英國即將舉行的大選的結果。

丘吉爾回答說,他不僅不害怕,反而以英國人民任何時候隻要願意這樣做,他們就為把他們的政府撤換掉的權利而感到自豪。丘吉爾當時這麼說大概也是真心的。但事情一旦真正擺在麵前,丘吉爾就不大自豪得起來了。

當保守黨的失敗最終被確認後,丘吉爾感到的是失望和迷惘,他十分沮喪,並且不無微詞。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中談到嚴厲而又卓越的法國前總理克列孟梭“一下子就被法國人拋棄了”時,引用了古希臘哲人普魯塔克的名言:“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強大民族的標誌。”這句頗具嘲諷意味的話被丘吉爾說出來,多少也反映出了他的無奈和氣憤。

丘吉爾緊接著又抨擊道:“法國在遭到如此嚴重削弱的關頭,便犯這種脾氣,那是很輕率的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英國人的批評與指責。

7月26日,丘吉爾正式向國王遞交了辭呈,並請國王召見工黨領袖艾德禮。為了安慰丘吉爾,國王提出向他頒發嘉德勳章,但丘吉爾認為在此時接受這一榮譽不太合適而謝絕了。

丘吉爾最後在唐寧街發表了一項聲明,“向在危難的歲月中我曾為之服務過的不列顛人民表達我深厚的謝忱”。他為不能完成對日本的戰爭而感到遺憾,但他宣稱:“然而這方麵的一切計劃和準備都已做好,而且結果的來臨可能比我們目前所預料的要快得多。”

丘吉爾在告別聲明中的預言很快就兌現了。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天,丘吉爾再次走在議長身後到聖瑪格麗特教堂參加戰爭勝利的感恩祈禱,不過這一次他是作為反對黨領袖陪同新首相罷了。

在其後的日子裏,丘吉爾也偶爾在議會作簡短發言,對工黨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但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訪問西歐,接受紛至遝來的榮譽學位、榮譽公民稱號,以及各種獎章和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