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嗎
國際觀察
作者:阮宗澤
精彩導讀
○中國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新倡議,這無疑是當前國際關係中最具創意的“中國方案”。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一是不衝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
○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提出,其對世界和平發展的意義,不亞於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步入大變革、大分化、大調整的曆史關口。如何確保擺脫大國兵戎相見的曆史魔咒,如何實現未來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發展,諸多世紀難題再次考驗著人類的智慧。麵對這樣的挑戰,中國率先提出了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新倡議。這無疑是當前國際關係中最具創意的“中國方案”,在世界近代以來大國爭霸、戰亂頻仍的曆史天空,劃出了一道希望的亮光。
何謂新型大國關係
今天,崛起的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空前密切,世界期待中國發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多責任。同時,當前中美關係處於承前啟後的階段,需要找準新的曆史定位。對此,中國領導人多次闡述對如何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看法。
2013年3月14日,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應約與奧巴馬總統通電話,雙方均表示要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2013年6月初,習近平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時,係統全麵闡述中美如何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兩國元首均認為中美應該也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曆史上大國衝突對抗的新路。
關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習近平在會晤中用三句話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衝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這種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奧巴馬表示,美國願意與中國建立新型合作關係。
要看到,兩國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體現了中美兩國不走曆史上大國衝突老路、開創大國關係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曆史擔當。
不衝突不對抗,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必要前提。相互尊重,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本原則。合作共贏,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必由之路。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為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指明了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
隻有超越曆史,才能共享未來。有學者認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提出,其對世界和平發展的影響及意義,不亞於1953年12月31日周總理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為什麼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首先,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應有之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追求,在對外關係理論上,與我們黨的主張既一脈相承,又有豐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提出堅定不移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這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思想的生動體現,詮釋了中國新外交的路線圖與新理念,成為中國外交的新動力。
其次,在各國相互依存度日益緊密的今天,拓展大國之間的關係需要新思路。中國領導人率先倡導中美努力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正是麵向未來的責任擔當。追古惜今,曆史的塵埃中大約散落著15次新興大國的崛起,其中又有11次與既有大國之間發生了對抗和戰爭。這也許就是“零和”論的史實依據。但今天的世界已今非昔比,全球化的發展,使中美之間乃至全球各國之間結成了日趨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對抗將是雙輸,戰爭沒有贏家。美國若想重拾對付蘇聯威脅那樣拉幫結派的辦法對付中國,將吃力不討好。這使中美建立超越曆史上大國必然對抗的路徑成為可能。
再次,中美如何相處將決定亞太未來。當前世界的目光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亞太地區,這一方麵是因為“21世紀將是亞洲的世紀”,但更重要的是“中美在亞太地區如何相處將決定亞洲的未來,甚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近來,在美國戰略學界有一種擔憂,認為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後,早晚有一天會把美國趕出亞洲。隨著美國奧巴馬政府接連推出重返亞太“再平衡”等戰略,這一問題越發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可以說,這是對中美未來能否建立雙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