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低年級的識譜教學(1 / 2)

淺談小學低年級的識譜教學

新課標實驗園地(人教版)

作者:龍衛軍

在人教版小學一二(低)年級的音樂課標教材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初步認識樂譜的有關知識做了較合理的設置和呈現。通過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五線譜的部分常用記號、符號的名稱和形狀,為三年級的視譜演唱打下一定的基礎。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對低年級的識譜要求不理解,認為到了三年級才教視譜,所以上課基本上不帶課本。甚至在實行循環使用教材的地區,有的教師幹脆不發課本了,因為有的學生對音樂課本的各種畫麵感興趣,上課都容易分心;還有的學生愛在上麵塗塗畫畫,不到半個學期書本就畫的麵目全非了。在有課本的地區,有的教師上課時將書本往桌上或腳邊一放,到下課時要求學生課本帶上,基本沒使用或很少指導學生使用課本。

根據以上的現象和問題,如何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關注音樂知識和對樂譜的認識和學習,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對樂譜的感性認識

1、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觀察教材的興趣

課標中對低年級的演唱能力培養中的要求是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從一年級開始,教材的樂譜知識和讀譜技能就有呈現。教師可以從學生愛好的觀察興趣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的畫麵內容,從而發現熟悉的英文字母和數字組合,如有C、P、f等字母。隨著學生對樂譜的感性認識逐漸加深對力度記號的印象,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靈活使用幾種力度記號進行練習。是學生很快發現和數學的數字有不少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如數學中的加減號沒有,數字中不見8和9……

2、啟發觀察。加強節奏練習

根據課標的要求,學生應初步認識讀譜知識的小節和小節線、終止線等和幾種不同長短的節奏和音符。如人教版二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多次有小節的認識和體驗,如在《多快樂呀多幸福》和《其多列》等歌曲的教學中就有常用的換氣位置,需要學生認識小節和小節線。在教學中,教師更多的從畫麵中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理解畫麵與樂譜的聯係。有的節奏不標出樂譜,直接用畫麵的樂器聲音出現,表示音的長短。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13頁中響板和碰鈴的畫麵以及25頁的三角鐵和鈴鼓,聽辨聲音的長短和音色,就可以導入不同的節奏樂譜。如×-、×、××等。結合教學,使用不同的打擊樂器,注意對樂譜的反複對比和練習。使學生更多的看到節奏譜的符號,加快對樂譜的熟悉和運用。

二、關注體驗,加強模唱練習

1、音階模唱。感受音高的變化

教師可以從音階聽唱練習開始,從三個音、五個音、七個音的音列到音階的逐步進入唱名的練習,使學生對聽辨和識譜有較好的體驗過程。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