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低年級的識譜教學(2 / 2)

2、短句模唱。逐步熟悉唱名

根據學生的識譜和歌唱的能力情況,教師可以加入不同節奏的短句模唱練習,使學生提高音準能力和識譜能力。也可先用“啦”模唱音高,相繼加入唱名的練習。

3、關注樂譜。逐步認識樂譜的常用記號

在歌曲教學中,運用分句模唱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看譜模唱的習慣,使學生對樂譜的形狀和演唱有感性的認識。如人教社二年級上冊第7頁設計了柯爾文的手勢練習,對低年級的識譜和音準練習有較好的效果。

三、加強節奏訓練,能較好的識讀節奏樂譜

1、在教學中關注節奏的編創。加深對節奏樂譜的認識

根據教學內容加入打擊樂伴奏的同時,教師將不同節奏的樂譜通過課件或板書呈現,使學生加深對節奏樂譜的認識,也可以激發學生編創的興趣。

2、關注生活中的各種節奏現象。培養節奏感

新課標中指出: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兒童歌舞表演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表演,是培養節奏感的好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注意觀察各種有節奏的現象,也是提高節奏感的途徑。如火車的運行摩擦聲、鍾聲、不同年齡、性別的腳步聲等,從力度和速度、音色、節奏分辨都有一定差異。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的音樂記號和綜合練習

可參考以下兩個教學建議為例:

《小雪橇》教學建議:

(1)感受歌曲的情緒,引導學生說出速度較快、旋律跳躍、節奏緊湊的特點。

(2)視唱一、三樂句,模唱二、四樂句。(觀察小節)

(3)第五樂句的音區較高,要指導學生注意唱高音時的狀態。

(4)提示每四小節換氣,最後一個字的歸韻“ao”。

(5)可用最後一個樂句作為前奏,指導學生聽前奏準確地起唱。

《哦,十分鍾》教學建議

(1)歌曲演唱有一定難度,隨音樂哼唱即可。(哼唱時關注譜麵)

(2)分辨歌曲兩個樂段的特點。第一樂段節奏緊密,第二樂段節奏舒展,為編創集體舞動作做準備。

(3)分組編創集體舞動作。

(4)分組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5)教師根據學生動作,整合幾個動作,集體隨音樂表演。

音樂課本是學生的好夥伴,有的甚至會伴隨學生一生,成為學生時代珍藏重要書本和歌曲集。從低年級開始讓學生養成良好地閱讀習慣和培養視譜能力,是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重要課題。教師應使用模唱與視唱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識譜能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將會對學生提升音樂的表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