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項目專門化管理策略(2 / 2)

一是做好審計項目風險評估技術的普及工作。要開展審計風險教育,樹立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普及審計項目的風險評估技術和風險管理知識,在知識和技術上為全麵落實風險為導向的審計做準備。教育審計人員要注重審前風險識別、評估和規避,對審中風險建立控製措施,對審後剩餘風險進行排除或適當處理。

二是建立審計風險評估專業團隊。在全員普及風險評估技術的基礎上,在各專業機構中設立與其專業分工相適應的審計風險研究人員,組建該部分業務的風險評估研究團隊。

三是提出審計項目立項關鍵建議。審計風險研究人員及其團隊的職責是運用其日常收集的被審計單位的環境、經營、管理、財務以及對過去審計或檢查問題整改的資料,結合相關係統運行的風險評估數據,對審計項目立項提出關鍵建議。

此外,還應建立常態的定期風險提示製度,加強日常資料收集,定期對轄區行業務風險進行係統分析,定期出具審計風險提示報告,及時反映轄區機構風險狀況,為風險導向審計立項提供依據。

三、實現審計項目全過程的風險管理,提高審計質量。

在審計項目中引入風險管理機製,在審計組設立風險管理人員崗,通過對審計項目全過程的風險評估和控製,深化審計項目管理。

一是加強項目風險評估和控製。項目風險評估和控製由審計項目專業研究團隊承擔,其應關注的是被審計單位的環境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以及對過去審計或檢查問題整改的風險,關注的是立項前的風險。並最終給審計項目組織團隊和實施團隊(即審計組)提供審計程序及審計方法的選擇建議。

二是加強審前風險評估和控製。審前風險評估和控製由審計項目實施團隊(即審計組)承擔,其關注的是審計立項後在實質性測試前的審計風險,即審前內部控製評價。包括:通過內部控製符合性測試了解風險存在部位、環節或風險點;實地觀察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經營場所及設施存在風險;向管理層人員、業務檢查人員和具體操作人員詢問其內部存在的風險點。

三是加強審中風險評估和控製。審中風險評估和控製由審計項目實施團隊(即審計組)承擔。通過在審計項目中引入風險管理機製,設立審計風險管理人員崗,對審計項目過程中的風險實行實時風險評估,及時排除或降低審計過程中的審計風險。

現場審計實時風險控製主要包括:檢查審計程序執行情況,識別未執行相應審計程序可能帶來的風險;對審中的剩餘風險提出追加審計程序的必要性。

四是加強審後剩餘風險評估和控製。審後的剩餘風險評估和控製由審計項目實施團隊(即審計組)承擔。開展審後剩餘風險評估是降低審計風險的一項重要措施。審計項目組長、主審和項目風險管理人員應對審計剩餘風險做到心中有數,加強對剩餘風險的分析,探索利用風險評估技術對審計剩餘風險進行後評估,出具剩餘風險報告。

參考文獻

[1]建設銀行上海總審計室等.《試論推進內部審計專業化的途徑》.《內部審計動態》.(內部資料)2007年第8期第36頁.

[2](美)詹姆斯·羅瑟著,倪衛紅,賈文勤譯.《最佳實務——四個革新性審計部門的增值方法》.第一版 北京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年8月第4頁-7頁、第44頁.

[3]王道成.《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工作報告》.《中國內部審計》.2007年第4期第6頁-第13頁.

[4]陳越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剩餘風險評估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理論觀察》.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