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一輩子的五種生活方式
健康道·專家支招
世上最悲催的事莫過於喘氣兒、睡覺、洗澡,這些你以為生來就會的簡單事怎料一樣都沒做對,而且錯誤的行為方式還能影響到健康。那我們該怎麼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1.排便
坐式馬桶上大便是發生痔瘡的一個主要原因。尤其近數十年中,各類“高度舒適”的馬桶愈發流行起來,比老款馬桶要高5~10厘米,讓排便變得更加困難。
我們該怎麼辦?
有種相對簡單的方法可以結束大便的兩難境地。據一項研究表明,人們蹲著比坐著大便花費的時間要快一分鍾,蹲著大便更容易。專家建議,如廁時腳墊高8~10厘米,使大腿和軀幹保持35°~45°的蹲姿時,恥骨直腸肌才能完全放鬆。也可以坐在馬桶上,把腳放在腳凳上、上身前傾,自行製造出類似的角度來加大排泄力度,以減少痔瘡的發生幾率。
2.洗澡
從小家長們就教我們要經常洗澡,去除身上的微生物和體臭。但結果證明,熱水、肥皂以及有摩擦麵的搓澡巾會脫去角質層,使真皮細胞暴露在外。破壞了這層皮膚保護層會讓我們更易受病害侵襲。
我們該怎麼辦?
要想保持皮膚健康,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角質層。洗澡時應使用溫、涼水和溫和的浴皂,完後抹上保濕霜使角質層重新水合,一旦洗幹淨,應確保自然風幹。每周隻洗兩次澡。
3.呼吸
大多數人胸部呼吸隻利用了肺頂部,而大部分吸氧血管都在肺底部。難怪呼吸頻率快了許多。
我們該怎麼辦?
事實上在呼吸方麵,寶寶們要比你們聰明得多。他們采用的是“腹式呼吸”即深呼吸,這種方式可以加強並充分利用橫膈膜。試著在吸氣時讓腹部“膨脹”,胸腔保持不動;呼氣時收縮腹肌。這不僅能讓你每次吸入更多的氧氣,最終還會加強橫膈膜肌。橫膈膜肌越厚實吸入的氧氣就越多,你的大腦也就不必因肌肉缺氧而分散注意力,因而不再讓你那麼容易疲勞。
4.睡覺
有睡眠問題的大有人在,如果你跟醫生說自己半夜總醒,他很可能會診斷為“睡眠障礙症”。
我們該怎麼辦?
在愛迪生發明燈泡前,各地人民一天超過八小時的時間都處於黑暗之中,那時他們分段睡覺:睡3~5個小時,醒一小時,然後再小睡3~5個小時。人們會在醒來的那一小時裏默想、做愛、抽煙,除了盯著牆害怕自己患上失眠症幾乎什麼事兒都做。到了近代,人造電燈讓我們正常的睡覺時間變得越來越晚,早期的分段式睡眠被壓縮成一次八小時睡眠。但我們的大腦卻天生設置在無燈泡時代。還好,擁有這種抗科技的超凡大腦不一定會產生不良後果。專家稱,隻要你平靜地讓自己再自然地睡回去而不要躺在那兒奇怪自己為什麼醒了,一般第二天就不會有任何負麵影響。
5.坐姿
也許你曾聽說過久坐會提高患糖尿病、心髒病、甚至癌症的風險,而且不論你不坐的時候如何增強運動都已無濟於事。但你肯定不知道這都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椅子。
其實,我們的身體並不適於坐一般的直靠背座椅。當我們站立或是坐無靠背椅子時,我們的腹肌都在起作用,幫助脊椎支撐我們的體重。而坐在靠背椅上時,這些肌肉呈放鬆狀態,突然之間隻有脊椎來承受整個上半身的重量,如同一根嫩枝支撐著一枚沉重的保齡球。額外的壓力都加在了脊椎盤上,最終能導致長期背痛。
我們該怎麼辦?
專家推薦一種“積極坐姿”,通俗點說就是坐在無靠背的凳子上。還可以用立式桌來避免久坐。如果你不想使用這類奇怪的辦公桌椅,那麼還有個選擇就是:以 135度仰臥且雙腳著地的姿勢坐著,這種姿勢使你的脊椎盤運動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