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不要快

健康紅燈

“快吃飯”、“快去學校”、“快走”、“快做”、“快……快……快”。為講求紀律與服從,軍人被要求三分鍾吃完一餐飯;幼兒園午餐時刻,也常聽到老師“快吃飯”的念叨;很多上班族和學生,都有形無形地被迫在匆忙中用餐。

我們知道咀嚼可以分泌酵素,酵素有助於食物的消化,所以“細嚼慢咽”不僅是優雅氣質的儀態表現,以科學的根據而言,甚至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上餐館時,若是上菜速度稍慢就會忍不住催促,這種焦慮不安的動作,會使得胃液分泌過剩,打亂了消化液的平衡,導致消化不順暢,在胃中產生“氣”。

焦慮不安會引起神經性胃病、胃潰瘍,若再加上滯留的“氣”,潰瘍的傷口將擴大而更難治療。很多人習慣從冰箱取出冷藏食物時,立即狼吞虎咽,不管甜的、鹹的或辣的、油膩的,一股腦無秩序地吃進嘴裏,也不管是否為腸胃的休息時間,總之吃完了就躺下睡覺。腸胃的機能若是遭到如此“暴力”的對待,它的反應會變得很“低調”而“無能”,不再動彈作業,就像要罷工反彈,致使食物長期殘留在胃中,製造了更多的“廢氣”。

健康飲食的守則,隻要注意保留充裕的時間,在飯前先洗手靜坐,閉目做做耳朵按摩,忘卻工作、伸直腰腹,以愉悅的態勢準備進餐。

進餐時要挺直背脊、閉著嘴用臼齒齧咬咀嚼,不講話、不看電視與報紙,全心全意享受食物的美味。

提醒:催促感會造成身心反彈

“趕快”聲中的催促感,會造就精神上、生理上的壓力反彈,也成為許多人罹患腸胃疾病的原因。

此時,若能常常以家畜之胃、腸作為食療,則有保養胃部、強化腸膜的功能,要比吃胃藥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