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對地戰術導彈(3 / 3)

提高機動性、隱蔽性,縮短反應時間

提高導彈的機動性、隱蔽性,以提高導彈的戰場自下而上的能力。目前,在裝備有地地戰術導彈的國家中,除美國、俄羅斯和法國陸軍裝備的地地戰術導彈采用全機動發射方式外,不少裝備第二代地地戰術導彈的國家都采用固定陣地或預先準備的陣地發射與機動發射相結合的發射方式,譬如伊拉克的“飛毛腿”或“侯賽因”導彈就是采用後一種發射方式。海灣戰爭的經驗告訴我們,地地戰術導彈在現代化戰爭條件下采用固定陣地或預先準備的陣地發射方式是不可取的。

海灣戰爭中,在多國部隊空中地毯式的轟炸下,伊拉克固定的和預先準備的“飛毛腿”導彈陣地很快就全部被摧毀。而隱蔽、機動發射的“飛毛腿”導彈及其發射係統大部分都保留下來,並能在戰爭的全過程中不時地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發起攻擊,直至戰爭結束,機動的“飛毛腿”導彈係統也沒有全部被摧毀。

因此,機動、隱蔽的發射方式將是提高地地戰術導彈在現在和將來戰場上生存能力的最佳方案,它將被各國陸軍所接受和采用,這也必將促使地地戰術導彈係統向更簡化、更機動的方向發展。

能在需要的地域及時對付各種事變、必要時可以深入敵人領土縱深展開常規反進行作戰、要求戰術導彈具有高度的機動能力和盡量縮短反應時間,以適應地麵部隊快速機動作戰的需要。任何一種導彈係統地麵設備的組成,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導彈,發動機類型和製導係統等因素。地麵設備的完善程度對導彈係統的戰鬥準備、特別是對機動性有很大影響。未來的戰術導彈趨向於采用便於機動發射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由一輛自行式多功能車完成運輸、測試、發射等任務。武器係統的指揮、控製、瞄準和發射實現自動化,縮短反應時間。

導彈與現代化的偵察、指揮和通信手段相結合

地地戰術導彈與先進的目標偵察係統和自動化射擊指揮係統網絡結合起來,成為實時或近於實時的攻擊係統,可以大大提高戰術導彈的作戰效果。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利用空間衛星、機載偵察與指揮控製係統與地麵偵察與指揮係統組成了不同級別的戰略與戰術C3I網絡,通過C3I網絡係統,戰場指揮官可隨時了解敵軍的戰略、戰術目標情況,使戰場上武器的攻擊精度和反應速度大幅度提高。

與此相比,伊拉克軍隊由於C3I係統不健全、質量差,致使各級部隊敵我情況不明、指揮失靈、通信中斷、行動嚴重失控,處處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麵。由此不難看出,即使擁有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如果不與先進的偵察、指揮與通信手段相結合,最終也難以發揮其作用,這一點在海灣戰爭結束後已經引起了許多國家高度重視。

發展多種戰鬥部,突出發展先進的子母彈戰鬥部

為了提高地地戰術導彈的作戰能力,各國在研製新一代地地戰術導彈時都將戰鬥部作為發展的重點,並努力為研製的導彈配用多種戰鬥部。根據現代戰場大規模集群裝甲作戰的特點。戰術導彈戰鬥部的發展重點將是子母彈戰鬥部,其中包括雙用途子母彈戰鬥部、反裝甲車輛戰鬥部和反坦克布雷戰鬥部等。

如美國計劃為“陸軍戰術導彈”配用的5種戰鬥部,即反裝甲型、反硬目標型、反跑道型、布雷型和目前美軍裝備的雙用途型幾乎都是子母彈型戰鬥部。另外,俄羅斯的改進型SS-21導彈同樣也可以配用多種戰鬥部,其中包括核戰鬥部,據說可能還要將一種新研製出來的SPBE-D傳感器引爆子彈用於SS-21戰術導彈的反裝甲子母彈戰鬥部,用以攻擊裝甲集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