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地戰術導彈的發展趨勢
采用多種手段,提高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
命中精度對地地戰術導彈,特別是對常規導彈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有人曾作過計算,如果是導彈的精度提高一倍,其戰鬥部的威力就可提高8倍。所以近年來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提高地地戰術導彈的命中精度,且新裝備的戰術導彈較之以前老式型號導彈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命中精度高。如法國的“哈德斯”命中精度比“普魯東”提高了50~200米。美軍的“陸軍戰術導彈係統”的精度也比“長矛”導彈提高了3~4倍,導彈的圓概率偏差僅為50米。海灣戰爭後,美國開始研製改進型“陸軍戰術導彈”,其中一項重大改革就是計劃為導彈配用一種全球定位係統接收機,以達到更高的精度。
俄羅斯最近公開的新型“飛毛腿”導彈即“飛毛腿B2”型也是一種高精度導彈,它所采用的是先進的信息處理手段。另外,從俄羅斯SS-21導彈的發展過程也不難看出,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是目前,乃至今後發展地地戰術導彈的又一主要趨勢。至今為止,俄羅斯已為SS-21導彈研製了三種型號的導彈,即原型、改型和最新型號。雖然這三種型號導彈的射程一個比一個遠,但精度卻一個比一個更高。據說最新型號SS-21導彈的射已達185千米,其精度則小於30米。
海灣戰爭的經驗告訴我們,地地戰術導彈如果沒有準確的命中精度,就不能將它的威懾作用轉化為巨大而有效的殺傷破壞能力,就不能真正成為殺手鐧。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或“侯賽因”導彈,雖然85%左右自毀或遭到攔截,但仍然有15%的導彈沒有自毀或遭攔截,如果這15%的導彈都能準確地命中攻擊的目標,肯定會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重大影響。
但是,由於該導彈的製導精度太低,這15%的導彈大部分都未擊中預定的目標,都未起到預定的作戰效果。因此,提高地地戰術導彈的命中精度將成為地地戰術導彈今後發展的重點。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地地戰術導彈的突防問題。如果說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飛毛腿”、“侯賽因”導彈給多國部隊造成的威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麼美國的“愛國者”導彈攔截“侯賽因”導彈的情景給人留下的印象也同樣是深刻的。盡管“愛國者”導彈的攔截概率並沒有國外吹噓的那麼高(達85%以上),據美國國防部專家們戰後分析,“愛國者”導彈實際上隻成功地攔截了一枚“侯賽因”導彈,其餘的都是因為“侯賽因”導彈本身設計不合理,再入時自己爆炸的。
但是,地地戰術導彈畢竟是可以攔截的,這一事實已引起各國政府和專家的高度重視。美國在戰後,立即把戰略防禦的重點調整到對地地戰術導彈的防禦方向,並製定了各種防禦方案和用於防禦地地戰術導彈的導彈發展計劃,譬如發展“愛國者”導彈的第三階段改進型,即“愛國者II”PAC-3導彈;加速與以色列聯合發展“箭”式反導彈導彈等。英國、法國等也都開始了防地地戰術導彈的技術和武器的發展計劃。目前世界上大約有13個國家(地區)在研製反地地戰術彈道導彈的武器(反導地空導彈、激光武器和超高速炮)。
因此,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戰爭中地地戰術導彈遭攔截的概率將大大增加。這樣就迫使人們考慮,要使地地戰術導彈在未來的戰爭中繼續發揮它殺手鐧的作用必須要采取突防措施,提高其突防能力。目前各國現役中的地地戰術導彈,除美國新裝備的“陸軍戰術導彈”采用子彈藥帶製導的集束式子母彈頭有較好的突防能力外,都未采取任何突防措施,所以采取突防措施,提高突防能力將是今後改進或新發展的地地戰術導彈發展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