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對地戰術導彈(1 / 3)

地對地戰術導彈

地對地戰術導彈是指從地麵發射,攻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內重要目標的導彈,射程通常在1000公裏以內,多采用慣性或複合製導,配以常規或核、化學彈頭,這種導彈射程遠,已成為許多國家陸軍手中的“殺手鐧”。

1944年德國軍隊首先使用了V-2式地對地戰術導彈,50年代開始大量研製和裝備這種導彈。迄今已發展到第三代,研製型號約50個,17個國家能自行研製。今後,各國將重點發展複合製導及提高命中精度、機動性、隱蔽性和突防能力。

地地戰役戰術導彈是從地麵發射,主要用於打擊戰役戰術地幅內地麵目標的導彈。射程一般在1000千米以內,多數攜帶常規彈頭,有的可攜帶核彈頭。今後,地地戰役戰術導彈將通過減少地麵輔助設備、加強合成性來提高機動能力;通過先進探測技術和自主定位技術來提高戰場感知能力;通過先進的製導技術來提高精確打擊能力;通過改進發動機性能和發展新型彈藥來提高射程和威力。典型代表有:美國的“潘興”、“長矛”及“陸軍戰術導彈係統”、俄羅斯的“圓點”、印度“大地”、法國“普魯東”地地戰役戰術導彈等。

地地戰術導彈的特點

注重發展常規戰鬥部

由於近些年來,常規性局部戰爭時有發生,而且在許多戰爭中都使用了常規戰術導彈,如阿以戰爭、阿富汗戰爭、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特別是在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常規戰術導彈的使用對戰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近些年來各國都把研製常規性戰術導彈作為未來武器發展的重要項目來抓。例如美國,除了為“陸軍戰術導彈”配用了內裝950顆殺傷子彈的雙用途子母彈戰鬥部以外,目前仍在為該導彈研製各種反裝甲戰鬥部和其它戰鬥部。

俄羅斯也為改進型SS-21“金龜子”和新型“飛毛腿”導彈配製了多種常規戰鬥部。另外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等許多國家也都研製並裝備了常規戰術彈道導彈。

增大射程

增大射程、提高導彈打擊縱深目標的能力是近些年來發展戰術導彈的又一特點。增大地地戰術導彈的射程,不但可保證導彈壓製和摧毀野戰火炮射程以外的重要目標,同時在戰略上還具有無法估量的威懾作用。如在近幾年內,印度和巴基斯坦競相增大各自的“普裏特維”和“哈特夫”地地戰術導彈的射程,其目的就是要達到威懾作用和相互製約作用。

另外,美國90年代裝備的“陸軍戰術導彈係統”的射程為150千米,已經比原來的“長矛”常規戰術導彈的射程提高了78千米,但經過海灣戰爭的實戰考驗後,美國認為它的射程仍不能滿足現代化戰爭的需要,進而又將對第一階段戰鬥部的“陸軍戰術導彈”進行改進。據說改進後的導彈射程是原來的兩倍。再者法國新裝備的“哈德斯”戰術導彈的射程也比原來裝備的“普魯東”導彈的射程提高了4倍。

強化基本型並使之係列化

所謂基本型是導彈係列的基礎型,隻有基礎好,才能具有發展潛力。強化基本型就是在研製發展初期,論證和選擇好導彈的總體性能,隻有具備良好性能的導彈,才能有效地配備各種戰鬥部。美國和俄羅斯在發展地地戰術導彈時,都很重視基本型導彈的綜合性能。他們采用較為成熟的技術,在具有良好性能的基本型導彈的基礎上,或是增大射程,或是配用各種不同的戰鬥部,使之成為一個導彈係列。例如,美國的“陸軍戰術導彈”就是在ATACMS-1的基礎上發展了ATACMS-1A、ATACMS-2、ATACMS-2A以及艦上發射的“陸軍戰術導彈”,俄羅斯在SS-21“金龜子”地地戰術導彈的基礎上發展了改進型和最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