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鹽商園林的旅遊創新與傳播(1 / 3)

論鹽商園林的旅遊創新與傳播

名城保護案例與技術創新

作者:金川 沈學峰

摘 要:揚州與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鹽商對於揚州的經濟、文化、教育、民俗影響深遠。城內保存至今的眾多鹽商園林,成為揚州最具個性的城市符號和象征。這些精妙絕倫的鹽商園林,交融了南方之秀與北方之雄。世界文化遺產個園創新旅遊開發,促進了鹽商文化的發掘與傳播。

關鍵詞:鹽商;園林;旅遊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Yangzhou and salt. Salt merchants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Yangzhou’s economy, culture, education and folk custom. Various gardens of salt merchants preserved in the city to today have become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city code and symbol of Yangzhou. These brilliant gardens blend the grace of the south with the magnificence of the north. The tourism innovation of Geyuan Garden which is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promotes the expl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culture of salt merchants.

Key words:salt merchants;gardens;tourism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4)-12-72(3)

清代揚州鹽商雄厚的經濟實力帶來了揚州園林的空前鼎盛。如今,隨著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以遺產點個園為代表的揚州鹽商園林作為一種優質的文化旅遊資源,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隨著現代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同時在對揚州鹽商文化有了更多更深發掘的基礎上,目前,揚州鹽商園林旅遊特別是個園,已經從早期單純的觀光式景點走向互動式、體驗式文化遊覽景點。而世界各地的遊客也隨著旅遊過程中的文化碰撞和信息交流,更為廣泛和深入地了解到鹽商文化的魅力。

1 揚州鹽商與園林

揚州東麵臨海,自漢代開始就成為重要的產鹽區。西漢時期廣陵王劉濞煮海水為鹽,經過四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出現了“以故無賦,國用富饒”的強盛局麵。揚州地處南北交通要衝,大運河與長江交彙處,是南北商品聚集地,同時也成為了全國的鹽業集散地與運輸中心。到明清兩代,朝廷在揚州設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負責管理兩淮鹽務,揚州於是成為全國鹽業管理中心。來自全國的富商大賈遂紛紛來到揚州業鹽,由此而形成兩淮鹽商集團。

揚州鹽商的崛起使揚州城深深打上鹽商文化的烙印。揚州鹽商富甲天下,爭相購置宅園,逐漸形成了眾多鹽商私家園林爭奇鬥豔的獨特景觀。清代嘉慶以後,揚州共有二百多處上規模的園林。因此在當時即有定評曰:“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1]目前,揚州市區尚保存有鹽商文化遺跡四、五十處之多,堪稱全國之冠。其中獨具特色的鹽商園林、富麗堂皇的鹽商深宅大院,依然在向人們訴說著鹽商這一特殊群體千百年的風流,訴說著揚州這座城市鹽商文化的輝煌曆史。

2 保護鹽商園林原真性

個園是揚州現存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鹽商園林,南臨中國十大曆史文化名街東關街,北對揚州內河風光帶鹽阜東路,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1961年,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對包括個園在內的多所揚州園林做了實地測繪工作,並在《揚州園林》中說:“個園以假山堆疊的精巧而出名。在建造時,就有超出揚州其他園林之上的意圖,故以石鬥奇,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號稱‘四季假山’,為國內唯一孤例。”[2]1982年,個園恢複對外開放,受到了來自社會各屆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伴隨著一係列軟硬件條件的改善,也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確定了規劃紅線保護範圍,開啟了個園旅遊發展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