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術模擬(1 / 1)

激光技術模擬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華北某地,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實兵對抗演習。

一輛正在高速衝擊的步兵裝甲戰鬥車,突然冒出了一股黃褐色的煙柱,車身上的紅色告警燈忽明忽暗地閃爍起來,與閃光的同時,音響報警器也“嘟、嘟”地響個不停。

隻見這輛戰鬥車緊急製動,發動機熄火,原地“趴”下不動了。與此同時,指揮台上的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藍軍”步兵戰鬥車一輛被“紅軍”反坦克導彈擊毀、喪失戰鬥能力的信息。參謀人員還沒來得及把情況記錄下來,打印機已把損失情況雙方力量對比等情況打印出出來了。

這時,幾架直升飛機突然從山穀裏鑽了出來,正在懸停選擇機降場地時,其中的兩架也和那輛步兵戰鬥車一樣,從尾部騰起了一股濃煙,旋即這兩架直升機沒有降落,拖著煙飛走了。指揮台上的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紅軍”突擊分隊在實施機降滲透戰鬥中,兩架直升機被“藍軍”地麵防空火力擊中,退出了戰鬥。

“藍軍”憑借優勢兵力和集群坦克,漸漸衝到了“紅軍”的防禦圈前。這時,隻見壕溝裏躍出一位小戰士,在“火力”的掩護下,迅速架起了82無後座力炮,在裝彈完畢準備瞄準時,這位小戰士的頭盔上冒出了一股黃煙。當他剛趴下時,後麵又躍出兩名衛生救護人員,擔架還沒撐開,這兩名救護人員的頭盔上也冒出了黃煙,隻好無可奈何地臥倒不動了。

隻見指揮台上一位指揮員不停地吼道“亂彈琴,一點也不注意利用地形地物;隻知道蠻幹,真打起仗來還了得!”接著轉過身來,拉著一位長者的手,激動說:“要不是你們研製出來的激光模擬戰術器材,在演習中還真是不知道訓練效果是什麼樣子呢,太感謝你們了”。

原來,這次演習“紅軍”、“藍軍”雙方,都裝備了我國自行研製的激光戰術模擬器材,一改以往演習如演戲的狀況,戰場損失情況一目了然。

這種激光模擬器材的原理非常簡單,主要分為發射和接收兩大部分。

發射部分就是一支微型激光器裝在特製底座上。底座可以根據武器的不同而調整或更換。激光器通過底座固定在槍、炮、和導彈發射架上,當瞄準後扣動扳機時,扳機與激光器的開關聯動,於是就隨著空包彈(一種用於演習的無頭子彈)的響聲,發射出了一串激光脈衝信號。

接收部分是一套光電探測器,內有調解電路,以區別不同的武器光束。安裝在裝甲車輛、飛機的適當部位和人員的頭盔上。當接收到對方發射的激光信號後,通過光電轉換,觸發有關“門”電路,電路接通微型發煙器的引信和聲光報警裝置,這樣就被告知“你被擊中了!”

同理,在要害部位如碉堡、掩體安裝接收器,普通的槍彈激光信號擊中時不起作用,而當重武器如“炮彈”激光信號擊中時,就會發出煙霧和聲光信號。

當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激光訓練模擬器材,當屬美國的MILES係統。該係統有40多種模式可供選用,可以模擬的武器包括:各種槍支、地炮、坦克炮、高炮、航炮、火箭、戰術導彈等,不同武器射出的激光彈都有各自的編碼,目標可以根據這些編碼判斷是什麼武器擊中了它,因而不會發生“步槍擊毀坦克”之類的謬誤。

該係統可以供師一級的部隊把人員分成敵對雙方,使用直升機、坦克、導彈、各種槍炮,進行有聲有色完全象真實戰鬥一樣的演習。

以MILES係統中M16步槍射擊模擬器為例,其射擊部分是安裝在步槍上的激光發射器,靶標是安置在士兵佩帶的背帶和頭盔上的矽光二機管和微處理電子線路。當使用者瞄準“敵人”射擊時,扣動扳機,打響空包彈,音頻探測器收到此響聲即通過電子線路觸發激光發射器,射出一“枚”激光彈——波長為09微米,對人眼無害的激光脈衝。

激光“彈”由兩束截麵積為同心圓的同軸激光束組成,兩束激光都帶有各自的編碼。中心的一束表示命中,外麵的一束表示近距離脫靶。被射擊者身上的探測器接受射來的激光彈,立即由電子線路譯碼識別。

若是近距離脫靶,其身上的蜂鳴器便發出斷續的響聲,告知被擊者“有人向你開槍”,應趕緊躲避或把對方幹掉。如果是命中,蜂鳴器便發出持續不斷的響聲。被擊者必須把激光發射器上的一把特製的鑰匙取下,方能止住叫聲。但鑰匙一經取下,被擊者的激光發射器就不能再發射激光彈,因而不能再參加戰鬥了。

用激光模擬器訓練部隊,由於具有真實感,看得見射擊效果,特別適合於對抗演習,使枯燥而又艱苦的軍事訓練變得像做遊戲一樣有趣,從而激發了戰士們的訓練熱情,提高了訓練效果。

據國外試驗數據發明,用激光模擬器訓練出來的部隊,射擊命中率要比傳統方法訓練的部隊高30%,射擊速度快5%。同時,還可以節約大量的彈藥,減少武器的磨損,對部隊和居民都很安全,對環境沒有破壞和汙染,不需要特定的靶場等。綜合起來看,其整體效益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