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早飯沒有多久,和琳和跟在他後麵的小廝來到了王申的新房,和琳走進新房看著一身新衣的哥哥,他打心底裏給哥哥高興。他笑著打趣的王申,王申兩輩子加起來六十多年的生活經曆,哪裏會和一個毛還沒有長齊的半大孩子鬥口。在現在的時代,婚姻大事,婚嫁雙方的當事人是不能見麵、也不允許有“主張”,到現在他也隻知道小姐的閨名“玥瑤”,其他如容貌、脾氣、身高、愛好什麼的都不知道,完全就是“盲婚啞嫁。”
由於家道中落的原因,王申和繼母伍彌氏商量,家裏的一些不常走動的親戚和一些已經斷了往來的父親以前的同僚就不要下帖通知了。可是過了中午,賓客漸漸盈門,一些沒有下帖子的,還是看在英廉的麵子,來到了和府祝賀。
依照古代婚禮的規矩,拜堂的吉時定在戊初一刻,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晚上七點一刻。到了下午的申正三刻(下午四點四十五)的迎娶吉時,王申的迎親隊伍終於出門了。
王申身著結婚禮服,胸前十字披紅,騎著高頭駿馬走在八抬喜轎的前麵,後麵跟著一群吹吹打打的樂手和手提燈籠還有一些手捧香爐的,一路喧囂地朝著英廉府去了。
在鑼聲鞭炮聲中,花轎來到了英廉的府邸,因為是在冬天的關係,此時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府裏本就掛著紅掛彩,此時掛起了紅燈籠照的四下火紅一片,煞是絢爛。看到這幅場景,王申的腦海裏突然就想起了他在前世曾經看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裏情景。
玥瑤的閨房裏,玥瑤茗兒一身大紅嫁衣,鳳冠霞帔,頭頂紅蓋頭,靜靜地站著,人一動不動,可是那顆心已經擂成了一麵小鼓。
送親太太站在玥瑤的右手邊,輕輕低扶著她的手,日常服侍玥瑤起居的丫頭侍女都是陪嫁,也都穿著新衣裳,整整齊齊地站在她的身後,過門之後,這些人將是她嫁到和府並將持家的心腹班底。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了起來,玥瑤的蓋頭微微動了一下,一雙柔若的雙手在袖底攥成了一團,她緊張地想著:“我未來的夫君來了!”
禮樂響起,歡快無比,玥瑤在送親太太的攙扶下來到了正堂,她頭上蓋著蓋頭什麼也看不見,她憑借感覺知道是到了正堂,她被攙扶著先拜過自己父母的排位,然後又向最疼愛自己的爺爺行禮。行禮完畢後,送親太太的攙扶下,小步地向屋外走去。
紅氈鋪地,彩紙飛舞,王申從送親太太手裏接過新娘子的小手,引著新娘子朝花轎走去,走到花轎前,掀起轎簾把新娘子送上花轎。等花轎除了府門,自己跨上披紅的高頭駿馬,守護在花轎的旁邊,緩緩地朝著驢肉胡同的和府行進。
花轎到了,轎簾掀起,新娘子一身盛裝,在接親太太的攙扶下穩穩當當地過了馬鞍、火盆,踩著紅氈,一路進了喜堂,站在了王申的旁邊。
兩人雙雙跪倒天地桌前,依規矩拜了天地,一條大紅喜綢牽了兩個原本陌生卻注定要相攜一生的人,齊齊入了洞房。
進入洞房後,那種緊張情緒再次湧上心頭,王申覺得上輩子結婚也沒有這麼緊張過,但是緊張中又有些期待又夾雜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慨,還有一絲忐忑。他定了定神,見對麵的站在一旁的送親、娶親太太都衝他微笑點頭,像鼓勵新郎官似的。他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心想:“自己又不是沒結過婚的初哥,緊張什麼呢!”當拿起秤杆,準備挑起新娘頭上的頭蓋時,他知道自己的緊張來自於對新娘子的一種期待,至於期待什麼,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