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城由三個顯著不同的“技術中心”組成,即信息與長途電信電子(ITE)中心區,製藥與生物化學中心(PCB),以及規模較小的能源中心。在公司結構中,以少數的大公司占統治地位,如德克薩斯儀器公司,數字設備公司,湯普森平德拉公司,法蘭西航空公司國際訂票服務中心以及長途電信公司,但大批量的是比它們小得多的公司,並與它們相鄰而居,小於100人規模的公司約有250家左右。
索菲亞—安蒂波裏斯實際上有雙重的結構,第一部分結構是通過仿效,增值、樹立形象的過程,吸引原已建成的公司擴張和新公司的到來,第二部分結構是基礎研究和管理兼備的中小企業孵化中心,它依賴“集體訓練”的交流和項目開發,培養和創立大批中小型新企業,而這種結構建立的基礎即是園區內的創新環境。這種創新環境是通過公司間的合作,創立新思想的組織機製,它是通過與外部有密切聯係的外來公司,在區內分設很多小單位的外來公司以及當地衍生出來的公司,和與對企業孵化中心聯合開展業務的地方公司等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的網絡來實現,這個網絡構成園區最為顯著的特征。
科技城組織機構有:(1)索非亞—安蒂波利斯基金會。基金會是在索非亞.安蒂波利斯協會的基礎上於1984年建立的,其宗旨是致力於把科技城辦成科研、教育、企業三者相結合的高技術中心,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盡快出成果、出人才。其主要職能是:舉辦高水平的科技培訓班,組織科技和經濟預測報告討論會,促進研究人員和地區人員合作采取新行動,發揮國際智密區俱樂部所在地作用,加強與其他科技城的聯係。 (2)索非亞—安蒂波利斯接待中心,大部分按成本收費。其主要職能有:出租辦公用地;提供接待室、會議室、放映廳;信件收發、電話總機服務;打字、歸檔;財會和行政服務;電話傳真、電傳、電話終端和複製業務;法律、專利、商務谘詢;協助投資者和財政部門聯係;免費提供科技谘詢。(3)新興企業培植中心。它是由接待中心派生出來的,主要目的是為新興企業提供必要條件,新興企業的“孵化器”。其主要職能有:對產品提出技術改進建議;協助企業起草發展方案籌集資金;提供財會法律方麵的顧問;為企業提供廉價辦公用地。(4)國際智密區俱樂部,成員有30個。其宗旨是:發展俱樂部成員國之間的信息交流;向政界和企業界表明科技城和智密區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形式。(5)在國際範圍內為進入科技城和智密區的機構提供方便。
索非亞—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都很優越,位於法國藍色海岸之濱,是環境優美的旅遊勝地,有尼斯國際機場,與法國國內大中城市及歐洲各國空中聯係方便。但開始這裏的科技和基礎幾乎是空白,除了尼斯大學外,周圍沒有其它高校和工業。在科技城建立以後,有巴黎礦業學校、尼斯地區商會、電信學校、法國石油研究院、國家科研中心以及一些私營公司到科技城。但總體上科技優勢不明顯,後來為此又組建“計算機科學研究所”、“歐洲技術研究所”,希望形成多學科、高水平、國際性的科學技術中心。現在科技城有1000多家高科技廠商,其中包括200多家信息和通信技術公司、50多家衛生設備公司、64家研究和教育機構及617家服務性公司等,共有來自50多個國家的16000多名工程師集聚在此。可以說,索非亞—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是歐洲最富盛名的科技園區。
2、法蘭西島科學城
法蘭西島科學城是自然逐步形成的。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在薩克萊建立了核子研究中心及其附屬企業。隨後,巴黎第十一大學(理工類)遷至奧賽,國家科研中心在吉夫學維持建立實驗室,湯姆遜公司在戈爾伯維爾建立研究開發中心。緊接著,又有高等光學學校、綜合工科學校、高等電氣學校、高等商業學校、中央工業學校以及法國電力公司和通用電器公司等進入這一地區。因此,這個地區初步形成了科研、教學和工業聯合的集聚地,到70年代中期,逐步在能源、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領域形成一定規模,甚至有人把它稱為法國的“128號公路”。
1976年,有人提出了把該地區建成科學城的建議,但開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至1983年底,由該地區的參議員諾賽組織下,成立了“法蘭西島科學城協會”,主要成員包括原子能委員會、法國電力公司、區域裝備中央公司、CERSBA實驗室、巴黎第十一大學、國家科研中心、湯姆遜公司等等,每個創始成員每年要捐助20萬法郎作為協會基金。協會日常工作由17人常設班子負責,下設行政、科學兩個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