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知識一
為什麼說笑口常開益壽延年?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於笑的認識也隨之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笑口常開確實能益壽延年。
笑對人體每個器官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增強和平衡作用。笑實際上就是神經係統、呼吸係統和腹部、胸腔、肩和麵部肌肉在做共濟運動。大笑時,淚腺會分泌淚水;由嘴噴射出快速的氣流,聲帶抽搐得無法說話;心跳加快,以供應大量氧氣;肺髒承受的壓力增加,膈肌拉得更緊;腹肌收縮,腿部肌肉鬆弛,雙腿變軟,可能站立不穩;麵部肌肉收縮。這一係列活動,使機體的各器官係統都得到了鍛煉。
有的學者認為:笑可激發人體各個器官活動、增強內分泌和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笑可引發一種化學刺激反應,當人處在大笑狀態時,腦垂體會釋放出一種生化物質,以減輕痛苦和煩惱,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
笑能消除神經和精神緊張,使肌肉放鬆。緊張勞作之餘娛樂一番,笑上一陣,大腦皮質會出現一個新的興奮灶,從而使緊張勞作時引起興奮和皮質區域得到抑製,可使頭腦清爽,疲勞消除,心情舒暢,並能延長大腦工作能力。凡是長壽者,幾乎無不是“樂天派”。
笑可以使胸部肌肉興奮,擴張胸肌,使肺部運動加強,增大肺活量。人們在笑聲中常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呼吸運動,猶如做呼吸體操。笑聲還可以幫助清理呼吸道,把分泌物排出。所以,笑可以調節呼吸係統的功能。
笑可以增強心髒血管的肌肉運動,使血液循環順暢,脈搏加快,血液輸出量增加,更好地滿足機體各組織對氧氣和營養的需要,使人麵色紅潤,神采奕奕。笑可以使腹肌收縮而又舒張,增加胃腸蠕動和分泌胃酸、腸液,幫助消化,增進食欲,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笑是一種運動,大笑時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鍛煉。
古人雲:“樂而忘憂。”說明笑能調節人的心理活動,驅散愁悶情緒,克服懦弱和孤獨寂寞的抑鬱心理,糾正個性中孤僻內向的傾向,使人變得達觀快樂。
國外有的醫生還把笑作為治病療疾的輔助手段。據載,倫敦一個13歲男孩患了小兒麻痹症,在大笑中他的胸肌竟然恢複了功能。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笑也是一樣。大笑對某些重病人有時會造成危害。例如心肌梗死病人,由於笑時胸、腹腔內壓增加,可以引起心跳驟停或心髒破裂;重症高血壓病人大笑,有時會誘發腦出血。人的情緒活動若過分強烈,超出正常生理範圍,也會造成內環境的失調,引起生理功能紊亂,招致疾病。
為什麼說樂觀開朗延年益壽?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年輕時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有助於防止疾病、延長壽命。這一結果是在對天主教修女的衰老過程和老年癡呆症進行15年的研究後得出的。
肯塔基大學神經病學教授、桑德斯—布朗衰老研究中心修女研究項目主任戴維·斯諾登說:“人們多年以來一直知道,抑鬱、仇恨等情緒的病態表現會引發疾病。”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焦慮、憎恨、憤怒等消極情緒會隨著時間推移在體內積聚下來。以後的幾十年中,人們在一天之內會先受到這些消極情緒的影響,再恢複常態,反複數次。這樣的人比較容易得心髒病和中風。”
斯諾登自1986年以來一直在小心地追蹤研究對象——聖母修女學校的修女們。所有678名修女都同意每年接受認知能力和體格測試、血液測試,以及在死後將大腦捐獻給研究小組。
這項研究還找到證據證明,中風和腦部損傷都有可能增加以後患老年癡呆症的可能性。研究還發現,葉酸有助於抵抗老年癡呆症的毀滅性後果——在結束老人的生命之前剝奪他們的認知能力。
幾年前,斯諾登和同事們對這些修女在20多歲的時候寫的180篇自傳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在早期的文章中能夠在更複雜的層麵上表達感情的修女,上了年紀後不大容易患老年癡呆症。
現在,斯諾登又把這些自傳仔細研究了一遍,尋找諸如“開心”、“愉悅”、“愛”和“懷有希望”這樣的關鍵詞。他發現,表達快樂情緒較多的修女比表達較少的修女壽命長10歲。
斯諾登說:“還有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表達快樂情緒更多、個性更開朗的人比悲觀的人壽命要長。人越樂觀,給自己施加的壓力就越小。”
斯諾登說,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壽命有不利影響、並學會控製這些情緒對於長壽和健康很重要。
有什麼方法能保持心情愉快?
1.至少要有一種愛好:一個人在生活中有良好的嗜好,如集郵、看書、劃船或種花等,會使人感到生活充實、滿足和愉快。
2.能嚐試新事物:人的生活陷入單調沉悶的“老一套”時,就會感到不愉快,如果去參加一項新的活動,不但可以擴展生活領域,還會為生活帶來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