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知識12(2 / 2)

15.失敗定律:失敗並不意味著浪費時間與生命,卻往往意味著你又有理由去擁有新的時間與生命了。

16.談話定律:最使人厭煩的談話有2種:從來不停下來想想;或者從來也不想停下來。

17.誤解定律:被某個人誤解,麻煩並不大;被許多人誤解,那麻煩就大了。

18.結局定律:有一個可怕的結局,也比不上沒有任何結局可怕。

為什麼說哭對健康也有益?

哭是人的不愉快情緒的表現。哭對人身心健康有消極的影響。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哭既是人痛苦的外在流露,也是一種有益健康的心理保護措施。

當人們遭到極大的委屈和不幸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哭起來,哭後心情會暢快些,要比憋在心裏好受得多。特別是當你遭到嚴重的精神創傷,陷入可怕的絕望和憂慮時,能大哭一場,就可得到拯救。由此推理,心理學家倡導,人在極度痛苦或過於悲傷時,痛哭一場,往往能收到積極的心理效應,可以使消極心理得以宣泄,防止痛苦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哭是轉危為安的保護性措施,所以哭並非對健康無益。

中、老年人常見的幾種心態表現是什麼?

1.孤獨心理:老年人離開了長年工作的崗位和環境,休閑在家,見子女周圍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卻無所事事,便會產生孤獨、空虛,甚至有被冷落、被遺棄的感覺。

2.懷舊心理:有些老人往往多愁善感,留戀過去,並沉湎於其中。

3.牽掛心理:對子女、兒孫過分牽腸掛肚。雖然子女已長大成人,也當了爸爸、媽媽,可老人對他們還是像小時候那樣,事事關心,處處為他們出謀劃策,甚至主觀臆斷,要子女按自己的意見辦事。

4.憂慮心理:認為自己已是“人老珠黃”、“風燭殘年”、“半截身子進黃土的人了”,常哀歎青春一去不複返,健康已去不再來,因而抑鬱寡歡,常有“坐以待斃”的想法。

5.急躁心理:有的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感到自己的地位越來越差,不再像離退休前那樣受人尊重,若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便會產生情緒波動、性情急躁,常為一些“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而大動肝火。

6.抑鬱心理:有的老年人心情抑鬱傷感、焦慮不安,甚至失眠。離退休以後權力的失落、經濟收入的減少、社會地位的改變,這一切均會導致抑鬱心理的產生。

7.多疑心理:多疑既表現在懷疑他人對自己不懷好意,也表現在對別人的不信任。老年人的多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對自己健康狀況的過分關注,對體內感覺的過度敏感,亦是老年人產生多疑的心理基礎。對老年人來講,離退休以後應該多接觸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多接觸些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尤其是年輕的人,從他們身上汲取青春的活力,使自己多一點朝氣,少一些暮氣,在心理上年輕起來。此外,參加鍛煉,定期體檢,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