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畢繼萬. 漢英感謝語的差異[J]. 語文建設. 1996 (7)

[46] 畢繼萬. 漢英感謝語的文化特性因[A]. 語言與文化論叢[C]. 北京:華語教育出版社,1997.

[47] 畢繼萬. 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

[48] 薄冰. 高級英語語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9] 車泠平. 英語語境中的禮貌策略與請求[J].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4 (3)

[50] 陳建民. 語言文化社會新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1] 陳原. 社會語言學[M].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52] 鄧炎昌,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對比[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3] 杜學增. 中英(英語國家)文化習俗比較[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54] 杜彥鄉,高桂珍. 深層文化遷移對恭維語回應策略的影響[J]. 美中外語. 2005 (6)

[55] 傅福英,張成文.“拒絕”藝術在中西文化差異中的語用體現[J]. 開封大學學報. 2008 (6)

[56] 顧嘉祖,陸昇. 語言與文化[C].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57] 顧曰國. 禮貌、語用與文化[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2 (4)

[58] 桂詩春,王初明. 當代語用學[M]. 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59] 郭愛先. 美國英語稱讚回應[J].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8 (10)

[60] 郝春霞. 外語交際中的交際策略——對英漢兩種語言言語行為的實施模式的探討[D]. 天津:南開大學外語係,1996.

[61] 何善芬.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2] 何文婷,劉愛真. 跨文化視角下英漢請求言語行為對比研究[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1)

[63] 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64] 何自然.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5] 何自然,冉永平. 語用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6] 胡文仲. 英美文化辭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67] 胡文仲,高一虹. 外語教學與文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8] 胡文仲. 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69] 胡文仲. 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70] 黃永紅. 對言語行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 (5)

[71] 賈玉新. 跨文化交際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72] 李冀宏. 英語常用修辭入門[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73] 李瑞華.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74] 李學愛. 跨文化交流:中西方交往的習俗和語言[M].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75] 李瑋. 漢、英拒絕言語行為表達方式之比較[J].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6)

[76] 廖素清.“拒絕”言語策略的英漢對比研究[J]. 語文學刊. 2007(4)

[77] 林大津. 跨文化交際研究—與英美人交往指南[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78] 劉明閣. 非言語語的交際功能[J]. 安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6. (6)

[79] 羅常培. 語言與文化[M]. 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80] 馬勒茨克. 跨文化交流[M]. 潘亞玲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81] 馬月蘭. 從語篇表層談中、美拒絕策略[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1999 (4)

[82] 錢冠連. 漢語文化語用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83] 喬麗蘋. 漢英“電話邀請”的跨文化比較研究[J]. 宜賓學院學報. 2005 (4)

[84] 曲衛國,陳流芳. 漢語招呼分析[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2001 (3)

[85] 戎林海. 跨越文化障礙——與英美人交往麵麵觀[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86] 束定芳. 中國語用學研究論文精選[C].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87] 孫瑞梅. 英語身勢語芻議[J]. 山東外語教學,1990 (3)

[88] 唐紅芳. 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89] 王愛華. 英漢拒絕言語行為表達模式調查[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 (5)

[90] 王愛華,吳貴涼. 英漢拒絕言語行為的社會語用研究[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4 (3)

[91] 王德春等. 社會心理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92] 王得杏. 英語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M].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93] 汪榕培. 英語詞彙學高級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94] 謝職安. 論美國民族言語交際方式[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996 (4)

[95] 姚俊. 從英漢拒絕策略的語用對比看中西文化差異[J]. 山東外語教學. 2003 (1)

[96] 邢俊肖. 英漢請求策略的對比研究[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10 (1)

[97] 楊華. 英漢身勢語文化內涵對比分析[J].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 (11)

[98] 張道真. 張道真英語語法[M]. 北京: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2.

[99] 張紹傑.“請求”言語行為的對比研究[J]. 現代外語. 1997 (3)

[100] 章雪苓. 英語中的委婉語[J]. 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9)

[101] 祝畹瑾. 社會語言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