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與朋友討論起盲目跳槽中人的認識局限時,突然說到“道邊苦李”的故事,沒想到,朋友竟然覺得新鮮有趣,原來他從來沒聽說過這個流傳甚廣且見於多種語文教科書的有關常識的典故。
據《世說新語》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自幼就有智慧。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小朋友們一道到郊外玩耍,看見路邊有棵李樹,樹上結滿了李子,枝條都被壓斷了。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李子,隻有王戎站著不動。一個同伴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路邊的李樹,結滿了果實而沒有人摘,說明這李子一定是苦的。”同伴聽了,拿到嘴裏一嚐,果然是苦的。
這其中的道理對七歲的孩子來說也許確實算得高深,可對我們這樣思維正常的成年人來說則應是常識。原因很簡單:一棵果樹長在路邊,又結了那麼多的果實,如果這果子不苦,不早被過路的人摘完了嗎?
這樣的常識,王戎的夥伴們之所以不懂,半是因為他們的年幼無知,半是因為受了欲望的蒙蔽。就如“望梅止渴”的伎倆,曹操也是利用了將士們的欲望,才達到了他畫餅充饑的目的;在郊外瘋過之後,看到路邊的累累碩果,饑渴難耐的小夥伴們首先想到的也必然是香甜的美味。欲望,讓大人和小孩都喪失了起碼的判斷力。
如果我們從小讀了王戎的這個故事,興許我們不會指望在路邊的果樹上嚐到什麼佳果;但是,一旦陷入利益誘惑的包圍圈中,或者抱著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或者把別人都當聾盲或木偶,我們還是會犯王戎的同伴們一樣的錯誤,奔著長在別處的苦李樹去搶摘苦李。
乘公共汽車時,如果你碰到滿車站客,而又有若幹個位子無人問津,你是否意識到那些位子其實有問題呢?當你突然發現一個巨大的機會,而且驚歎於這樣的機會竟然偏偏在那兒等著你而未曾有人捷足先登,你又是否懷疑過自己為什麼如此幸運呢?當然,“城裏的人想衝出來,城外的人想攻進去”的事也會有,但是,在攻城之前,是不是應該觀察一下,考察一番,那些出城的人究竟是為了什麼樣的原因,從而為自己的攻城做更好的準備呢?如果某家公司裏的員工紛紛往外跑,你卻急急地奔了去,這樣的跳槽是不是有些盲目呢?
在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路邊的果樹也幾乎絕跡;但路邊的騙局和陷阱卻越來越多!你能眼看著前麵掉下一隻鼓鼓的錢包,拾者還要拖著你到僻靜處分贓而不為所動嗎?你能經受住高額回報的誘惑而拒絕參與瘋狂的傳銷網絡嗎?你能識破路邊飛牌、象棋殘局之類的把戲嗎?你能在水變油、紙變錢的蠱惑下,調動一下你的初中物理常識加以揭穿嗎?
人們的許多決策失誤其實往往並不是因為無知,而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魚媽媽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餌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點兒危險。要怎樣才能嚐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
“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是不能並存的,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對不去吃它”。
“可它們說,那是最便宜的,因為它不用任何代價”,小魚說。
“這可完全錯了”,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出的代價是整個的生命。你知道嗎?它裏麵裹著一隻釣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