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識,常被忽視的知識(2 / 2)

“要判斷裏麵有沒有釣鉤,必須掌握什麼樣的原則呢?”小魚又問。

“那原則其實你都說了”,大魚說,“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裏麵”。

魚媽媽所教導的其實就是一種常識。可是,這樣的常識常被忽視。

從某種意義上說,常識,恰恰就是最常被忽視的知識。而知識之所以常被忽視,卻並不是因為人們的弱智,乃是因為人們不切實際的欲望和幻想。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常識不僅時常被無意地忽視,也常遭到有意的掩蓋。人們憚於按常識思維,往往是因為懾於某種危及利益乃至生命的外在力量;就如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中那些親眼看到皇帝光著身子,而又不敢說皇帝光著身子的王公大臣和滿城的百姓們,他們懷疑常識,是因為害怕遭到嘲笑和懲罰。隻有那位小孩子,因為沒有任何顧慮,才勇敢地說出了真相。

在被公認為改變了美國曆史的二十本書中,托馬斯·潘恩發表於一七七六年的一本小冊子《常識》名列第一。潘恩就是《皇帝的新衣》中那個說出真相的小孩子。

十八世紀後葉的北美,是人類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北美殖民地人民為了自己的獨立,完成了一次爭取自由的“現實主義革命”。但是當時的保守派,卻在強調“民主與和平”的借口下,反對這場革命。當“要和平還是要自由”這兩個政治價值擺在北美人民麵前的時候,曆史麵臨抉擇。在此背景下,托馬斯·潘恩的《常識》出版了。

《常識》以一種類似先知的洞察力和政治遠見,告訴北美人民:長期以來,我們受到曆史久遠偏見的迷惑,為迷信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自由,比所謂的“民主與和平”更重要;政府不過是一件免不了的禍害;政府的意圖和目的應該致力於公民的自由與安全;北美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製度,不適用“荒唐透頂和毫無用處”的君主管理;對於社會,同時在上帝的眼中,一個普通的誠實的人也要比從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壞蛋有價值得多;說英國是北美的母國,但它的所作所為卻格外丟臉——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蠻人也不同親屬作戰;北美麵臨著武力主宰的爭執——但這是英王自選的,我們不過是在接受挑戰;如果美國的獨立不能伴隨一場對政府的原則和實踐的革命,而單從它完成脫離英國而獨立這一點來看,真是太渺小了;“讓我們為憲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國王!”……

《常識》這類樸素而又真實的言說,成為一種巨大的啟蒙力量,在人們心中引起了“一種極大的變化”(華盛頓語),深刻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鬥誌。《常識》,在當時接近兩百萬人的北美,幾乎每一個成年男子都人手一冊;華盛頓率領的士兵口袋中,也差不多都有一本。因為《常識》的出版,整個北美人民都知道應該怎樣行動了。

潘恩的《常識》之所以成為影響美國人的優秀讀本,就是因為他所言說的常識令人驀然驚醒: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隨後,一切為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