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是在一陣悉悉索索的開門關門聲醒來的,她睜開眼睛的時候,天光大亮,有幾縷陽光細細索索地從木質門窗縫中透出來。不知道是藥力的作用,黃錦覺得渾身有勁多了,精神好多了。雖然後腦勺還時不時疼幾下,但是也就是傷口處疼,再沒有昨天那種渾身沒勁的感覺了。
二姐黃鈺在屋子裏績苧麻。
苧麻是我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一般都種在山區平地、緩坡地、丘陵地,江西一代就是苧麻四大生產基地。現代,小時候黃錦也學過績苧麻,就是將苧麻皮先撕下來,然後曬幹,變成最初的苧麻纖維,一般這種纖維都很寬,有拇指般大小寬度,呈黃色。在農村裏,婦孺們一般就買這種苧麻回家,撕成一小股小股,再雙手並用,十個手指配合,把苧麻分成細線粗細的苧麻絲,最後大拇指和食指一搓,就將兩根苧麻絲連在一起了。
績苧麻隻是麻布加工的第一步,在農村裏,一般都是女人來績。家裏的老人、婦女,空閑下來績幾股,積少成多,等到了一定量,就紡成像椰子大小的麻紗。趕集的時候,拿到集市上去買,每個麻紗看加工的精細程度和纖維的好壞,程度,能賣兩到四文錢一個。
錢不多,但是家家戶戶女人都會,畢竟足不出戶就有點收入,手快的,一天能績兩個紗,也算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家庭主婦,也算賺點手工錢,供家裏日常開銷;而年紀大點的老嫗,在農村裏一般都會和兒子們分家另過,績麻快的,能攢下一大筆壽材錢呢;績麻是極為講究雙手配合,考驗靈活度的手工活,因此,莊戶人家的女兒,一天能績幾個麻紗,往往成了媒人評判能幹與否的標準之一,績麻快的,就代表著這個女孩能幹,也是說親的一大說頭了。
“錦兒醒了?”黃鈺看到黃錦手動了下,趕忙放下手裏的活,把苧麻紗收好。過來幫黃錦把衣服穿好,又利落地幫她疊好了被子。
“錦兒,我去給你打水洗臉,你等一下,坐著別動。”黃鈺說著話,人就到外麵去了,不一會就端著個木盆子進來了,裝了半盆子熱水,清亮亮的。手裏還有一小盒子的青鹽。
倒是很講究的一家子。黃錦心裏想著,刷了牙洗了臉,黃鈺又拿來梳子,小心地幫她把辮子揭開。
“錦兒,要是疼你要和我說下。你頭上的傷還沒好,我盡量輕點弄。這幾天你千萬別沾生水。”她輕手輕腳,不一會兒就給黃錦梳了兩個雙丫髻,用紅色的絲帶紮了兩個蝴蝶結。
“爹和娘,還有二哥、四哥和小六都去哪裏了?”黃錦問黃鈺。
“爹和爺爺、叔公一早就去鎮上了,估計是去況家老宅了。二哥去打豬草了。小四和小六沒說幹什麼去。”黃鈺道,說著,又坐來下,開始績麻。
她把一塊青色大粗布往腿上一罩,由於績麻的過程要用水,罩布是用來防止打濕下麵的褲子的。黃錦隻見黃鈺把苧麻一股一股分開,然後在一絲一絲拆分。每一小股用雙手手指分開,一次能分出六股,每一股分的細細的,開始一股一股績起來,績麻結也連接的非常精細。黃錦看黃鈺做的相當熟練,拆麻分絲,行雲流水般流暢熟練,不禁有些呆了:這水平比我小時候看過姥姥績的都快!
“錦兒,先把藥喝了,一會好吃飯。”何氏端著一碗熬好的藥從外麵走了進來。她眼下青黑一片,昨晚應該和黃仲謙說到了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