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第二節 正確對待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
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是一個矛盾體,具有鮮明的兩重性。屬於精華的部分,表現出積極、革新、進步的一麵;屬於糟粕的部分,則表現出消極、保守、落後的一麵。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既不能全盤肯定、全麵照搬,也不能全盤否定、全麵拋棄。要按照是否有利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是否有利於建設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體係,是否有利於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通過分析、鑒別、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帶有明顯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成分,繼承和弘揚優良的道德傳統。
一、反對文化複古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思潮
在對待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問題上,要反對兩種錯誤思潮:
1、反對文化複古主義思潮
文化複古主義思潮認為,古代的一切東西都是好的,都要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傳統文化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恢複中國“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道德體係,並通過這種傳統道德的複興衍生出現代的科學和民主,即所謂“返本開新”。複古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中國近百年曆史上,有所謂“道統論”、“國粹論”,都主張複古。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理論和所謂“物質上可以開新,道德上應該複古”的思想,都是堅持在道德上“全盤複古”的思想。新儒家學派主張在我國當代社會“複興儒學”,實際上是一種無批判的繼承。這種對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全盤肯定和整體繼承的“食古不化”主張,其錯誤在於對道德思想的生吞活剝和兼收並蓄。這種思潮總的來說,是違背時代潮流的,它看不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逆曆史潮流而動的錯誤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