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時,一方麵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分析鑒別,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另一方麵,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出發。在當前,也就是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種實際問題出發,從經濟關係、政治關係以及人際關係中所出現的各種矛盾出發。對於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積極因素,凡是有利於正確地解決當前社會實踐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矛盾,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安定團結,有利於解決當前社會中的許多不道德的現象,有利於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和各種醜惡現象等,都應當很好地發揚。在現階段,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除了有利於解決以上各種矛盾和問題外,還有利於我們加強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有利於糾正各行各業的不正之風,有利於公民道德的具體實踐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都不斷地得到提高。但是,還應當看到,我們國家的底子薄,人口多,目前還處在實現現代化的創業階段。因此,任何奢侈、浪費、揮霍、享樂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極端有害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崇尚節約、勤儉持家的優良道德傳統,這對於改變我們不良社會風氣、克服追求享樂、吃喝和鋪張浪費不良傾向,是大有好處的。
總而言之,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從中汲取營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積極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
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時,要積極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特別是人類倫理思想發展的一切成果。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曾經指出:“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這不但是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還有外國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資本主義國家啟蒙時代的文化,凡屬我們今天用得著的東西,都應該吸收。”毛澤東這裏所說的文化,包含著倫理道德在內。
人類文化和文明發展進步的過程表明,一種文化通過與異質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衝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實現自我更新和發展的重要機製,是文化演進發展的一種帶規律性的現象。當今任何民族或國家的文明發展和道德進步,都不可能不受到其他民族或國家的文化或道德文明成果的影響,都不可能脫離人類文明發展的大道。世界上的許多民族,在人類發展的不同時期,對人類文明,對人類的倫理道德,都做出過不同程度的貢獻。西方曆代思想家對道德的起源和本質、道德的原則和規範、道德品質、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修養等進行的有益探討,其中不乏超越時代、國家、民族乃至階級界限的真知灼見,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社會共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的希臘、埃及、印度,以及文藝複興以來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對於人和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和道德原則,對於有關倫理道德的許多問題,都有過值得我們批判繼承的思想和理論。當然,在吸收其他民族或國家的道德文明成果的問題上,要批判地繼承,決不可以無批判地“兼收並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既反對全盤西化、機械照搬,又反對全盤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的基礎上加以借鑒、吸收,剔除其帶有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其有積極意義的精華。如西方文藝複興以來關於個性解放、個人價值和個人尊嚴等思想,隻要我們能摒除、揚棄其以個人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價值原則,仍然可以為我們所改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有著自己的獨有的民族特點,但我們決不固步自封,惟我獨尊,而是要善於吸收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一切優良道德並加以改造,以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