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繼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要體現時代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鬥、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偉大的事業需要並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已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中華民族的凝聚、激勵作用也愈加突出。因此,在繼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體現時代精神,這是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養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優良品德的必然要求。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在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勞動者和一大批專門人才與拔尖創新人才。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全麵把握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原則,自覺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努力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鬥。孟子曾經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可見,要想獲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達到崇高的道德經濟,就必須自覺地接受各種嚴酷環境的磨練和艱難挫折的考驗。孟子的這一思想不僅成為中國古代學者自我修養的座右銘,而且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力量。千百年來,多少中華民族的誌士仁人在這一精神鼓舞下,不屈不撓,艱苦奮鬥,成就了無數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業。21世紀,是中國社會主義繁榮昌盛和興旺發達的重要時期,不但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而且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提供更好的條件。大學生應該成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最積極最活躍的群體,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力量,尤其要在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努力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者,做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範實踐者,做新型人際關係和良好社會風尚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