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重識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2 / 3)

再次,馬克思主義探討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形態和建設社會主義的一般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據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社會主義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基本形態進行了預測,概括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特征、人的特點及其相互關係,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進程,展示了它的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勾畫了作為完備形態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概貌。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限於當時的曆史條件還不能做出係統的具體的論述,但是也進行了一般規律性的闡發,比如,社會主義社會要大力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社會是不斷改革的社會,社會主義必須經過一係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曆史過程等。這對人們搞好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引導價值。

最後,馬克思主義指明了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回答何謂共產主義社會。這裏所說的共產主義,是指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共產主義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為什麼要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此曾作過許多明確地闡述。他們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消滅了私有製和階級壓迫剝削,從而消滅了階級本身,公眾權力完全失去政治性質,共產主義社會是每個人都能全麵而自由發展的聯合體。共產主義消除了舊的社會分工對人的束縛,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集體財富極大豐富,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當然,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闡述不是該問題研究的終結,而隻是奠定了一個基礎。共產主義社會究竟如何?怎樣才能實現?仍需要—代又一代的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在實踐中繼續探索研究。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獨立的思想體係,表現出如下鮮明的理論特性:

第一,科學性和先進性相統一。馬克思主義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基礎上的科學理論。它不是從主觀的“理性”原則出發,把社會發展的原因歸結為偉大人物頭腦中所作的某種合乎“理性”的思想活動。馬克思主義是從社會實際出發,立足於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分析,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發展中論證實現社會主義的客觀必然性,研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個階級及其相互鬥爭的那種曆史的經濟的過程;並在由此造成的經濟狀況中找出解決衝突的手段”[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9頁。]。這樣,馬克思主義便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反映,而不是某些世界改革家的幻想,從而具有了真正的科學的價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決定了它是先進的理論,具有先進性。它把社會看作是一個不斷進步發展的過程,指明社會發展的動力,揭示社會運動的規律,昭示社會進步的前途。它決不像有些理論那樣反映的是落後的生產方式,企圖拉曆史車輪後退;也不像有些理論那樣僅反映某一時期、某一方麵的社會發展狀況而帶有很大的曆史局限性,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便成了保守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是隨著社會的實踐不斷發展的,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永遠站在曆史的潮頭,引導社會曆史的前進。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在於它的科學性,其科學性標明了它必然具有先進性。

第二,階級性和革命性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就其階級本質來說,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科學,不是研究其他階級的社會運動,也不是研究抽象的“人”的什麼運動。如果離開了無產階級的解放而侈談“人”的解放,社會主義學說就成了資產階級也可以接受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是總結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鬥爭經驗而創立的,它又給無產階級為實現徹底的解放而進行的鬥爭以理論指導,它也要隨著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完善。所以馬克思主義體現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反映的是無產階級的意誌和願望。當然,馬克思主義所體現和反映的並不僅僅是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私利。無產階級在社會化大生產中的地位,決定了它是革命性最堅決最徹底和最有前途的階級,它能夠代表全體勞動人民的利益,擔負起在全世界實現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製度的光榮任務。恩格斯曾明確指出:“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考察這一事業的曆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從而使負有使命完成這一事業的今天受壓迫的階級認識到自己行動的條件和性質,這就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頁。]馬克思主義鮮明的階級性決定了它具有徹底的革命性。列寧說過:“馬克思認為他的理論的全部價值在於這個理論‘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後一性質的確完全地和無條件地是馬克思主義所固有的”[ 列寧:《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1894年春夏),《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83頁。]。馬克思主義毫不隱瞞地號召無產階級開展反對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並引導無產階級不停頓地把這種鬥爭進行到底,直至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資本主義,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它同一切反動的、保守的、不革命的理論是相對立的,並同這些理論作堅決的不妥協的鬥爭。所以,馬克思曾把自己的理論稱為“革命的社會主義”[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49年底—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11月1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頁。]。

第三,現實性和發展性相聯係。馬克思主義來自於現實,又服務於現實。這裏所講的現實,是指每一社會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因而在理論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馬克思主義主要表現為研究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性質、條件和勝利後建設怎樣的國家政權等問題。當社會主義製度在某些國家建立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重點就是如何鞏固、完善社會主義製度,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這都是不同曆史條件下的社會現實對馬克思主義提出來的理論要求。如果馬克思主義失去了現實性,也就失去了它對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正如列寧所提出;“馬克思隻是研究和探討現實過程,馬克思認為理論符合於現實是理論的唯一標準。”[ 列寧:《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1894年春夏),《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頁。]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性要求其理論本身具有開放性,是一個發展的體係,而不是一個封閉的僵化的體係。馬克思主義是在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它也總是不斷地吸收其他思想、學說的某些知識和真理,以豐富自己的內容分析和理論論證。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性更主要的表現在它隨著社會現實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豐富完善上,不斷分析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形成新思想。馬克思主義具有自我揚棄更新的功能,是自覺發展的科學思想體係,善於修正自身某些過時的或片麵的東西。這種發展性使馬克思主義永葆強盛的生命力,更好地發揮對無產階級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指導作用。

總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發展史上的一次創造性飛躍,是人類認識自我、透析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最重要的理論成果,是當之無愧的“千載華章”。

三、千秋偉業: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價值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千載華章”,其價值絕不是僅供人們獲得某種精神品味,最為重要的在於通過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活動,達到改造世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目的。馬克思主義區別於其他理論學說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它的實踐價值。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是每個社會主義者必有的覺悟和責任。

第一,馬克思主義為各國無產階級提供了開展解放鬥爭的思想武器。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是人類社會進步曆程中最偉大最壯麗的事業。要完成這一宏偉大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無產階級的行動。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許多傑出人物提出過各種各樣社會變革方案,以尋求建立美好社會製度的途徑,但都因其缺乏科學性而不能指導無產階級獲得真正解放;甚至在非科學的理論指引下,使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步入了歧途,遭受挫折和失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給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提供了正確的思想武器。它從總結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經驗中來,又必定能回到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實踐中去,給無產階級指明前進的道路和方向,引導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馬克思主義創立後的一個半多世紀的風雨曆程,盡管走的很不平坦,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隻要各國的無產階級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武器不動搖,最終必將贏得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徹底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