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於我國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成功經驗的個案3(2 / 3)

三是強化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建設平安和諧的高校。進一步夯實維護安全穩定的基礎,教育廣大師生員工牢固地樹立維護穩定的意識,建立維護穩定的長效機製,保障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推進和諧校園建設。首先是建設良好治安環境。加強防控體係建設。嚴格落實責任製,強化安全措施,與地方治安部門配合,綜合治理校園周邊環境;其次是確保校園政治穩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對課堂、社團、論壇、出版、網絡等思想輿論陣地的引導和管理,確保政治穩定;再次是完善服務學生體係。要在解決學生困難、維護學生權益和幫助學生就業方麵建立健全服務體係,實現和諧;最後是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氛圍。堅持以人為本,形成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發展人的良好氛圍,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

四是堅持民主決策、依法治校,建設民主和諧的高校。要弘揚法治精神,實現民主決策,都應通過民主化和科學化的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護和發展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通過加強規章製度建設、嚴格各項製度措施落實、完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製、嚴格落實工作目標責任製等措施構建和諧高校。[9]

二、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理想的實踐模式

構建和諧校園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結合實際,從各個方麵入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麵協調發展,這是大原則、大方向。但具體到構建和諧校園,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中最緊迫的是以下幾個任務:

1、堅持科學發展觀,協調好發展要素間的關係

高校的事務千頭萬緒,但是,改革創新、科學發展是學校的主題與中心,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主題與中心。實踐證明,當前高校麵臨的所有問題,隻能在改革創新、科學發展中解決。堅持以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為中心,就是要不斷協調好學校各發展要素之間的關係。一要協調好數量與質量的關係。隨著高校的擴招,全國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19%,在校生已達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大國,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愈加突出。數量的快速增長給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當然,並不是數量的增長一定會導致質量下降,但二者關係必須處理好,這就需要學校從全麵質量觀出發,在保證學校規模適度發展的前提下,重視教育質量,實現質量與數量協調發展。二要協調好教育管理與教學服務的關係。盡管有專家提出管理就是服務,但他們之間有著不同的內涵,對高等教育自身來說,科學管理是優質服務的前提,不論是什麼層次的管理,沒有科學的管理則難以提供優質的服務,現代大學必須要有現代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製度。服務是科學管理實現的保障,良好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都將促進科學管理得以順利實施,因此高校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應該圍繞服務教學、服務科研而展開。三要協調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教學與科研的關係應當是正相關關係,科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推動著科學研究的開展。要針對長期以來教師中普遍存在的願意做科研、不願做教學,甚至身為教師編製,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而導致教學與科研相割裂的現象,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政策導向,鼓勵教師善於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積極用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知識和技術來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成為新的教學內容的源泉。同時,建立一套圍繞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的新機製,吸收包括本科生在內的廣大同學參與科研活動,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四要協調好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係。高校在發展基礎研究的同時,應當大力加強應用學科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效機製,確保基礎研

究和應用研究全麵發展,使高校真正成為服務國家和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統籌考慮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和諧關係時,還需要重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的和諧統一,在學科發展上堅持自然科學學科發展與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並重的原則,注重文理交叉學科的發展,並按照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培育新生學科。

2、堅持以人為本,正確處理好各方麵的利益關係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前提

高校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集中的地方,他們觀念新穎、思想活躍、富有創新精神。同時他們又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民主意識。因此,在高校落實以人為本,必須首先考慮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基本特點。具體而言,要真正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和激勵人,理順思想情緒,為師生員工才能和潛力的發揮營造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寬鬆環境和良好氛圍,形成全體師生員工各盡其能、各展所長、各得其所、專心學業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為此,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為師生員工辦實事、辦好事,要處理好學校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師生員工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妥善協調好各方麵特別是學校內部各方麵的利益關係。在幹部人事製度、教師職務聘任、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等的改革過程中,既要打破計劃經濟時期大鍋飯的原有格局,切實促進學校的發展和建設,同時要強調公平,做到起點公平、機遇公平、結果公平。二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關心學生的思想、心理、學習、生活和身體成長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要積極采取措施,切實保障廣大學生的權益,及時處理侵犯學生權益的事件。三要完善密切幹群關係、師生關係的溝通機製,不斷改進校風、教風、工作作風。各級組織和教職員工要把服務群眾、關心學生、凝聚人心、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作為首要職責,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3、堅持育人為本,培育先進的校園文化

先進的校園文化對於促進和諧校園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進的校園文化既包括濃厚的學術氛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諧的人際關係、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園環境、共同的價值取向,還包括大學的校容校貌、校園建築特色、校園綠化美化程度、教學科研設備水平等。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師生員工既是文化建設的主體,也是文化建設的客體,既是大學文化的創造者,也是大學文化的接受者。培育先進的校園文化,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美化校園的外部環境。環境建設要適應時代要求,體現學校特色,符合學校的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