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霍夫

——世界語之父

他平凡而又偉大、謙虛而又高尚,從少年時代起,他便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給全人類,他創造成功世界語時,年僅18 歲!他是一性位性格非常謙遜的人,所以他並不喜歡世界語界譽稱他“大師”的稱號,而且從不在世運中接受一官半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把他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表彰他對人類的貢獻。

少年懷大誌

世界語的創始人柴門霍夫於1859年誕生在波蘭一個猶太人的家裏,根據俄國的戶籍規定,取名為拉紮魯·馬爾科維奇·柴門霍夫(加上父名)。但波蘭獨立後,根據新政府規定,雖然他是猶太人,但也得加上基督教教名,所以他的身份證上的名稱變為拉紮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

柴門霍夫的故鄉是波蘭東部的一個小城鎮——比亞裏斯托克,在這裏居住著猶太人、日爾曼人、波蘭人、俄羅斯人。

當時沙俄統治著波蘭,經常屠殺猶太人,並且製造民族糾紛和仇恨。幼年的柴門霍夫,見到這種情況非常痛心,他立誌要創造一種平等中立的語言,以增進各民族的互相了解和友誼,進而消除他們彼此之間的隔膜和仇恨,實現天下大同,人類一家。

柴門霍夫的父親是一位語文教師,這為兒子學習語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童年時代,柴門霍夫就學會了波蘭語、俄語、德語,上中學以後,他勤奮學習,又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英語、烏克蘭語。

柴門霍夫出生於比亞韋斯托克城的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個兒童教育家,母親是個家庭婦女。從父親那裏他繼承了聰明才智,而母親又把她的善良謙虛的品質遺傳給他,小柴門霍夫聰慧、謙遜、善於思考、勤於學習,雖然固執點,但卻從不粗聲粗氣。

在課堂中,他已顯露出非凡的才華,教師都很欣賞他。他舉止安祥、文溫爾雅,因此被同伴們稱為“男爵”。無論在學校中,還是家中,他絕不板著臉孔,以超人一等自居。他臉色蒼白,體質荏弱,的確象個小孩子,但他作為一個慶祝會和遠足的出色籌備者,卻又是一個活潑而快活的少年。他最喜歡跳舞,但一碰到功課中的難題時,他又是個助人為樂的顧問了。

正當柴門霍夫6 歲的時候,二次革命剛剛結束,到處都留下血跡,淚痕和辛酸。為了分散人民的憤怒,俄國政府背信棄義、竭力挑撥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使之互相爭鬥。

在立陶宛的土地上,有四種不同的民族居住在城市裏,即立陶宛人、波蘭人、猶太人和俄羅斯人,它們目的不一、語言各異、信仰敵對。條條街道都籠罩著不信任和猜忌,廣場上則每天都有侮辱、複仇、迫害和仇恨。在這不幸的土地上,柴門霍夫誕生了。他超越了各民族的利己主義,畢生追求實現一種世界大同的理想,

1869 年至 1873 年,柴門霍夫在該城的一所小學讀書。這時期他就有了建立人類博愛大家庭的願望,由於他的特殊天賦,這種願望很快同創造世界通用語統一起來。創造無民族的中立的世界通用語反映了猶太人的無依靠感和渴望人類互相了解的心願。

離開比亞韋斯托克的職業學校,魯道維科·柴門霍夫隨雙親搬遷到波蘭的首都,並進了華沙中學以求得第一流的教育。他愈來愈意識到多少世紀以來,各國政府已經習慣於根據其臨時的政治主張來指揮輿論,反對這個或那個民族。在生產大炮的同時,已經有許多新聞記者、演說家,甚至沙文主義的詩人們,為製造民族之間的矛盾而工作了。

打破吧,打破這民族之間的壁壘吧!少年時代的柴門霍夫這樣想著。這些壁壘隻有陰謀者從中得利。各國應該自行檢查各自的對外政策,應該自行與其他各國發生關係。廢止少數好戰者的專利權!隻是由於人們的無知,他們才得以保持萬能。壁壘倒下時,他們便跟著倒下。吸血鬼隻能在黑暗中生活。太陽射出光芒吧,他們便消失了。

他熱情地學習肴臘語和拉丁語。他已經看到了自己在遨遊世界,用熱情洋溢的演說作普遍的宣傳,教人們複活這古代的語言,並為了共同的目標而應用它。在亞曆山大的時代,難道不是整個東歐文化世界都是說希臘語的嗎?在光輝燦爛的文藝複興的幾個世紀中,難道不是所有的歐洲科學家和有識之士都用拉丁文來進行辯論的嗎?難道加爾文和伊拉斯謨不是為了20個民族用拉丁文寫過著作的嗎?

然而,即使是拉丁文也極其困難,全是古老的無用的形式,缺乏現代的表意手段。較簡單的、較適合現時應用的,應該是一種想象中的語言。它應該不僅讓知識界人士,而且讓平民百姓本身一學就懂,一懂就能運用。

工人,終日辛勞的窮苦大眾,作為中學生的柴門霍夫愈加想念他的了。他愛在家庭中高聲朗誦俄羅斯詩人、涅克拉索夫的詩。關於辛勞和苦難,關於那些死亡和貧窮在其中一起跳舞的破屋陋室,就是他所最喜愛的作家所表現的題材。柴門霍夫一生中愛的是勤勞的平民百姓,並寧願脫離上流社會而安居於他們的區域之中。

這些人最終是民族間爭鬥的主要犧牲品。每逢大屠殺,他們常要用自己的鮮血和安寧來首先付出代介。全世界的勞苦大眾確是渴望著和平與進步的嗬!每當傍晚他們疲乏地回到灰暗的家中,他們的思想是在尋求著光明,他們的情感是在幻想著把一雙在大洋彼岸、國界之外的手,友愛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全世界的工人們聯合起來!”之後不久,這口號已導彈驅逐艦成為群眾的行動綱領了。但是有厚厚的、高高的、最主要是語言的壁壘豎立在他們的中間。打破吧,打破這些壁壘吧!年輕的柴門霍夫如此想著。人類的輔助語言應該是所有人都以為通俗易學的。速度和邏輯應該作為它的基礎。

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用人工的試驗來尋求一種新的語言。

一種語言,如果它想成為活,就必須要有活的單字。從歐洲語言的共同泉源中吸取營養,這就是解決的辦法。拉丁日耳曼的字典,也許是最富有國際性的。它的元素,無論有多少,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荷蘭人、德國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以至斯拉夫人,都能認識。諸如horo(時間),karto(卡片),vino(酒),bruna(棕色)等等單詞,確實是同時屬於13種以至20種語言的。選擇就像由最多數投票選舉當選一樣。然而,造一種人類的語言,畢竟是巨大的事情。豐富多彩的語法,厚厚的字典,數千萬條的短語,使得年輕的柴門霍夫吃驚異常。怎樣才能使這種語言變得完善無缺?

一次,在街上,驀然間的領悟,使他如願以償。“有一次,當我還是中學六至七年級的學生時,我偶然注意到我已多次見到過的一個橫匾‘Svejcarskaja’(傳達室),後來,我又注意到一塊招牌‘Konditorskaja’(糖果店)。這個‘-Skaja’使我發生了興趣,而且給我指出了,接尾詞可以從一個字造出其他一些字來,而且那些字無須專門學習。我完全被這個想法抓住了,而且我突然感到了我的雙腳踩著了堅實的土地。一線光明照到了那些可怕的大字典之上,而它們在我眼前開始迅速地變小了。”

從那時起,他就研究各種語言的接尾詞和接頭詞的體係。多麼豐富的泉源嗬!發生滋長,繁複衍變,其能力真是驚人得很!絕大多數語言中的接頭、接尾詞,用得很盲目而且雜亂無章。如把這種力量真正充分而有規律地利用起來,一本浩瀚的大字典便會從數量很少的詞根上開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僅僅-ino(表女性),-jo(表事物),-jsto(表職業),-ema(表習性),-igi(表致使),-igi(表變化)這幾個接尾詞,就足以使字典增大百倍了。這樣成千上萬個單字,可以自行形成無需專門學習了。

學校裏,他的老師把魯道維科·柴門霍夫看作一個值得注意的語言學家。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學了法文和德文。在中學五年級時,他開始鑽研英文。發音很困難,拚寫法也不準確,但他卻將從中受到的啟發運用於世界語創造之中。語法嗎?十分少,隻有幾條不規則的古法而已。一種豐富的語言完全不需要名詞、形容詞和代詞的困難變格、動詞的困難變化和句法的困難結構了。幾個不變化的表示法已足以表示動詞的時態了。再加上諸如o(表該字為名詞)、a(表該字為形容詞)、e(表該字為副詞)等,如接尾詞那樣應用,便可由動詞變成名詞,由動詞變成形容詞,又由其他名詞變成副詞了。

1878年,柴門霍夫已慢華沙中學的最後一個年級的學生了,那時,他的語言方案已經準備就緒,盡管和現在的世界語還不盡相同,卻引起了幾個同學對他長時間的工作發生興趣。他也很樂意把這種新的語言介紹給他們。他們之中有6、7個人甚至熱情地把整個語言體係都學會了。

在諾渥利比街,他父母住宅的底層,魯道維科有著自己的一間房間。他的一群朋友就在這親愛的頭頭這間房裏聚會。大家都熱情於人類的大同。幻想是高超的,事業是偉大的。同年的12月5日,在柴門霍夫子9歲生日的這一天,他們慶祝這語言的誕生。在母親手烤製的糕餅的周圍,坐著魯道維科和他的熱情的同伴們。他的“萬國語”頭一次呱呱墜地了,在充滿希望的談話之後,他們高唱著用世界語寫成的讚美歌:

各民族仇恨,

倒下吧,倒下吧,該是時候了!

全人類應該團結起來

合成一個大家庭。

為孩子操辦一個生日聚會,母親親手烤製了生日蛋糕,就在自己家的一間房內,在一群同學的歌聲中世界語誕生了。偉大的事業就孕育在這麼平凡瑣碎,看上去起眼的“小場會”中,這對於每一位朝盼孩子成才的家長來說,昭示了偉大出自平凡。

然而, 此時的柴門霍夫太年輕了,才剛剛 19 歲,此時要正式發表他的著作還為時尚早,且不提別人,就連他的親生父親都反對他搞此項研究,認為那是不切實際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