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曆史腳印1(1 / 3)

第一章曆史腳印1

太陽神的光輝

太陽神本是印加部落之神,後上升為全國的主神,其形象一般為人形,麵部如金盤,光芒四射。

14世紀,印加帝國執政者是帕查庫蒂,當時是印加太陽神崇拜、王權神化的製度化階段。帕查庫蒂把庫斯科太陽神廟變成全印加的聖殿,增設新神帕查馬克的神位,確立起王權神化的政治製度。

印加的太陽神崇拜與祖先崇拜有關,印加起源神話認為印加祖先是神,印加王朝是“太陽之子”阿亞爾四兄弟和瑪瑪四姊妹開創的。這四男四女從庫斯科出來尋找一塊土地,建立太陽王國。

印加人的太陽神崇拜與自然力崇拜也是緊密相製的。對於生活在安第斯山地區的人們來說,初升的旭日會創造出無比美麗的晴空,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也會發出無限的光和熱,給人們送上光明和溫暖,這正是印加人祈求的賜予,他們多麼希望大地永久處在陽光照耀之下。黃昏時,夕陽的餘輝射在海麵上,這十分自然的引起印加人依依惜別的心情。所以,印加人崇拜太陽是十分自然的選擇。

180名士兵的印加帝國

以農業立國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就知道集約栽培法,他們栽培玉米的技術是高超而無人能與之相比擬的,此外印加人在紡織品的生產技術上,更有偉大的突破,各色各樣的織法以及各種形態的精致圖案,都具巧奪天工的技巧。由於發掘了金礦,在帝國莊嚴的宮殿建築上,四處均鑲著金飾品,燦爛耀目,光彩輝煌,但這也同時為其本身帶來了不幸的災難。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全歐洲的野心家都想出去撈一把。出生於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就是其中一個。1952年,皮薩羅率領180名士兵,攜帶27匹馬,兩門小炮,來到印加帝國。比薩羅深知必須擒獲印加帝王的皇帝,方可擄獲更多的金銀財寶,於是比薩羅和同來的西班牙籍神父商量後,邀請阿達瓦爾巴——印加皇帝前來卡薩瑪爾卡鎮,接受天使的蒙召,阿達瓦爾巴帶著2000名壯士,手無寸鐵地誠心接受召見,誰知竟然遭受監禁的命運。比薩羅囚禁了皇帝,便將所有珍寶集中,並冷酷地殺死國王,以除後患。

貪得無厭的比薩羅在殺死國王後,率兵前往印加首都庫斯科,企圖搜尋更多的寶藏,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庫斯科城中,無論是宮殿、神廟都空無一物。

古印加人的宗教信仰

公元6世紀時,安第斯山區和沿海地帶大約共生活著100多個部落,其中最主要的有4個:艾馬拉、莫契卡、普基那和克丘亞。

到了公元13世紀,克丘亞部落群中的印加部落開始崛起,建立了奴隸製國家。印加國家由大酋長統治,它與周圍的部落和國家進行著和平的產品互換和社會交往。隨著國勢日益強大,印加國家開始譜寫自己的征服史。

宗教在印加帝國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印加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力,更崇拜太陽神。

圖騰崇拜的殘餘是最為古老的。印加入崇拜一些被認為是神聖的草、木和動物。動物主要有美洲豹,還有南美兀鷲、大鷹和猿。植物的宗教化身,首先是玉米神和馬鈴薯神,因為這兩種農作物在印加人的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

瓦卡崇拜也是最為普遍和較原始的宗教。瓦卡就是崇拜聖地或聖物,或者說是崇拜能引起人們崇敬之心以及能使人聯想起傳說中的曆史事件的地點,如山嶽、岩石、河流、湖泊、泉水和山洞等等。有的地方被看作是一個部落或村社的起源地,因此,人們經過此地時,都要唱哀歌進行祈禱。有些瓦卡崇拜已成為一種習俗而保持至今。如一條道路上的某一處被認為是地方神的所在地點,行人經過該地時就把一塊石頭加在多年堆起來的石頭堆上,以求地方神保佑行人一路平安。還有些地方,如橋梁、河流、岩石,或傳說中英雄首領的墓地,也成為瓦卡崇拜的對象。譬如,庫斯科附近山上的一些石頭,被認為是曾變成人來幫助帕查庫蒂打敗昌卡人的聖物,所以,這些石頭就成為受崇拜的神。庫斯科的瓦納考裏小山上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人們認為它是傳說中印加始姐的兄弟卡奇變的,這塊石頭也就成了印加青年們舉行成年儀式的聖地標誌。庫斯科附近的帕卡裏——坦普岩洞也被當作瓦卡祟拜,因為,它是傳說中印加首領曼科·卡帕克的出生地。

印加人祟拜木乃伊之風也很盛行,這與崇拜祖先是密不可分的。人們常把木乃伊埋葬在用岩石鑿成的墳墓裏,木乃伊穿著盛裝,戴著首飾,旁邊放有日常用品以及食物和勞動工具。

印加人還熱心於對自然力的崇拜,各種星辰和星座都被看作是神。印加人同樣崇拜地球和海洋。

大地母親崇拜影響深遠,根深蒂固。大地母親崇拜是地方性的,在每個地方,人們都把大地母親當作自然界的女主人,無論土地的收成、駱馬的繁殖和經濟的繁榮,都取決於她。在專門的節慶時,人們用玉米和馬鈴薯做成類似婦女的形狀,來作為他們的保護神。

印加人的宗教節日與儀式

印加人慶祝太陽神有四個宗教節日。第一個節日是春分時舉行的叫“拉伊米”,是王室祭神之日。第二個節日叫“西圖西”,在秋分時舉行。這一天,克丘亞人半夜起床點火,然後去洗澡贖罪。第三個節日叫“拉伊米·因蒂”,是在夏至時舉行。這一天,全國都要供奉太陽神。清晨人們等候日出,並向初升的太陽歡呼致敬。儀式由印加王主持,朝臣、祭司和居民都要參加,並用駱馬肉和玉米酒舉行盛宴。最後一個節日,叫“阿莫拉伊”,冬至時舉行,向太陽神獻祭。國王在祭祖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拂曉,國王穿著太陽使者的服裝,右手拿著印加軍隊統帥的標誌——金長矛。他從薩克薩瓦曼出發,跑下山坡,來到中心廣場。四個王子揮舞長矛在那裏迎候他,並等國王發布賽路的命令,此舉象征在整個國土上將驅除邪惡。四個王子每人在一條通向一個行政區的道路上賽跑。跑完1公裏多的路程後,把長矛傳遞給另外三個人,這樣依次傳遞,直到30多公裏路程像接力賽一樣跑完,最後一人把長矛插進地裏,象征驅除邪惡。

印加宗教儀式的基本內容是供奉犧牲和祭典。祭典主要用海豚、駱馬作祭品,在非常的場合下,例如慶祝新的印加王登基時,在發生地震、旱災、傳染病時,在發生戰爭和印加王出征時,則用活人作祭品。活人祭品主要來自戰俘,或是被征服部落作為貢物送來的小孩。儀式神秘莊重,氣氛恐怖,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印加帝國的滅亡

由於印加帝國是美洲空前強大的帝國,被後人稱之為“新世界的羅馬”。因此,印加人也就成了“新世界的羅馬人”。

公元13世紀,生活在安第斯山和沿海地帶的克丘亞部落群中的印加部落開始崛起,建立了奴隸製國家。印加國家由大酋長統治,它與周圍的部落和國家進行著和平的產品互換和社會交往。

1438年,帕查庫蒂上台執政。這位印加王國史上最有名的君主是第九位統治者。他對外進行大肆擴張,屢建奇功,特別是他率軍征服了阿班凱,消滅了昌卡族入侵印加的基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印加王國走出庫斯科穀地並向安第斯山區擴張掃清了道路。在戰勝了昌卡部落後,他又率軍征服了卡哈馬卡、納斯卡、利馬和奇穆等地區。他的南征北戰使印加的疆域版圖不斷擴大,最終完成從早期奴隸製王國向帝國的過渡。繼帕查庫蒂之後,印加王卡帕克·尤潘基開始向北擴張,取得了很多領土,向南推進到了今天智利中部的毛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