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真諦(2 / 3)

當地球上的各種條件適應人類生長時,他們就會大量繁殖、發展;當條件不適應人類了,他們就會在地球上滅絕或外遷。

所以在我們這一代文明形成之前,地球上就很可能存在過若幹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

印第安人的來源

關於印第安人來自何處這一曆史疑問,在20世紀末,科學家通過基因研究提出了新的假說。

托馬斯·莫夫在報道中說,對美洲印第安人的遺傳基因進行的新研究表明,南北美洲所有的印第安人中,是在1.5萬年到3萬年以前從亞洲越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的。

1990年7月27日,埃默裏大學的遺傳學家道格拉斯·華萊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的後代在美洲分散開來,最後變成了一些完全不同的部落,例如,美國東北部的阿爾公金族,中美洲的瑪雅人,以及南美洲的蒂庫納人。新的證據有力地支持了少數陷入激烈辯論的語言學家,他們一直認為,現存的600種印第安語言可能基本上同出一源。

實際上,所有的研究人員都認為,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亞洲人的後裔,是越過白令陸地橋從今天屬於俄羅斯的亞洲東北部移居到北美的阿拉斯加的。學者們普遍認為,在6000年到4000年以前曾經發生過另外兩次移民浪潮。這兩次移民浪潮使說兩種不同語言的印第安人來到了美洲。一種是納德內語,另一種是愛斯基摩—阿留申語。說納德內語的主要是加拿大西北部的土著,阿帕查人和納瓦霍人也說這種語言;說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的主要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邊陲的居民。

螺旋是生命的基本形態

20世紀50年代,當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之後,生命與螺旋的關係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各種反芻動物(如牛、羊)的頭上,大都長著一對螺旋形彎角。田螺、蝸牛的外殼,也都呈現為美麗的對數螺旋形。這些形象都表明,生命和螺旋之間的確存在著特殊的聯係。科學家們對此也作出了不少有趣的解釋。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學者們進一步發現,生命和螺旋之間,不是人們所想像的簡單的關係。1950年,著名生化學家鮑林首先提出了蛋白質分子的多肽長鏈是螺旋形結構,並把它定名為α—螺旋。其後人們發現,不但纖維狀蛋白質有α—螺旋,而且球狀蛋白也有α—螺旋。此後的發現又進一步證明,許多大分子都有形成螺旋的傾向。比如,直鏈澱粉這一多聚酯是螺旋狀結構;生物膜中心磷脂也能形成雙股或單股螺旋;著名的DNA分子是由條狀反身平行的多核苷酸鏈所組成的。這些發現更加強烈地吸引著人們去探索生命與螺旋之間的奧秘。

為什麼黑人都長有一頭卷發,而黃色人種卻絕大多數長著硬直型頭發呢?原來,黑色人種的角朊蛋白結構呈螺旋形,而黃色人種的角朊蛋白結構是直形的,於是在宏觀上就呈現出明顯的不同。

總之,不管從宏觀上還是微觀上看,螺旋是生命的最基本形態。

人體的生物節律

在人的身體中進行著律動,即所謂的生物的節律,或生物節律。它們也是鍾表,但既看不見,也聽不到。這個生物鍾在我們的體內都做什麼呢?生物壽命學家在人體內發現了500多個節律變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