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誌須勵,天生我材必有用 1.走適合自己的路
對於青少年而言,不要總是以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換而言之也就是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此同時也有自己的優點。我們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所在,不論在何種境遇下,都要不斷地暗示自己:“我一定能行!”
1.走適合自己的路
在
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走適合自己的路是走向成功的明智的選擇。心不要太高,給自己樹立一個實際的目標。然後為之奮鬥!成功人士都說要有明確的目標,唯有目標明確,方能實現夢想。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適合的穿起來才會感到舒服,走得也更快,更遠。
在當今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人人都會麵臨很多誘惑的選擇,但要知道,別人能做到的不一定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說不定你就能做到。同樣一件衣服,穿在不同人身上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很重要。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劉海平,1966年出生在江西新建縣一個小村莊。一歲半那年,他突然高燒不止。經醫生診斷,他患的是小兒麻痹症。從此,他隻能靠一條腿行走。1990年,劉海平考入了江西農大。畢業後,他回到鄉裏的一個養豬場當起了副場長,主要負責管理、技術和生產等方麵的工作。
1998年的時候,養豬場迎來了一次改革。鄉裏決定對養豬場進行拍賣或租賃,以自願組合的方式辦場。當時,養豬場的報價是一百多萬元,劉海平和一些在養豬場共事多年的同事一起,以每人5萬元的“人股費”將廠子合夥“頂”了下來。
可不到兩年,養豬場就出現了虧損,最後還是散夥了。劉海平當初投進去的5萬元,隻換回55頭生豬。看著這些豬,劉海平既著急也上火,但他並沒有打算放棄。為了節省資金,劉海平凡事親力親為,整日蹲守在豬欄前。他研究如何建豬圈,選什麼豬種,喂養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防治疾病,等等。就這樣,劉海平起早貪黑、勤勤懇懇,漸漸的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養豬方法。
經過幾年的努力,劉海平的艱辛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他的養豬場規模不斷擴大,光存欄生豬就有800多頭,比當初55頭翻了十多倍。生豬不但在本省銷售,還遠銷香港等地。
任何人落下殘疾,都是一種深深的不幸,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家人都會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他們要承受巨大的打擊,麵對殘疾的現實;他們要拖著殘疾的身體和健全人一樣去社會上打拚。他們活躍在各行各業,以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走著適合自己的路。
他們像散落的顆顆珍珠,默默的發著自己的光。應該試著借助這個平台,把散落的珍珠撿拾起來穿成串兒,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