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誌須勵,天生我材必有用 1.走適合自己的路(2 / 2)

走適合自己的路,無論是誰都能成功地綻放自己的魅力。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也一樣,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效率就能很快提高,最終獲得友誼的成績。

有一對夫婦在鄉間迷了路,他們發現一位老農夫,於是停下車來問:“先生,你能否告訴我們,這條路通往何處呢?”老農夫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你照正確的方向前進的話,這條路將通往世界上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明確的方向能帶我們走向目的地,南轅北轍隻會越走越遠。

根據自身的特點去走

聖嚴法師小時候與父親在江蘇家鄉河邊散步,恰巧看到一群鴨子,正要下水嬉戲,法師看見河水被它們弄皺了,感到非常有趣。不久,鴨子又繼續遊向對岸。

父親對聖嚴法師說:“孩子,你看到了吧!每隻鴨子在水麵上,都遊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水路。大鴨子遊出來的水路,是大路;小鴨子遊出來的水路,是小路。每隻鴨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鴨子也能夠像大鴨子一樣,從河的此岸到達河的彼岸。”

大鴨遊出大路、小鴨遊出小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能夠走的路。如果你的力量很大,能夠走出大路,你也不要覺得了不起,因為你也隻是走一條路而已,你能夠到達彼岸,別人也能夠到達那邊。如果你的力量很小,你也不要難過,不必羨慕別人的大路,不必認為自己沒有用,因為你也能夠到達彼岸。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

“為什麼?”

“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知道箭是直的,還要知道弓是彎的。

同樣是一件事,別人做起來可能艱難險阻,但自己做起來也許就十分順利;同樣是一條路;別人走起來也許是通天大道,而自己走起來卻是崎嶇不平的。所以,看準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求最好,但求適合。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與眾不同的閃光點,沒有必要隻去羨慕他人的榮耀,更不要盲目地走別人的路子,隻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你的人生同樣可以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