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季的疾病預防(2 / 3)

d.蜂蜜蟹末:蟹1隻,蜂蜜20克,蘿卜15克,橘皮10克。將活蟹燒存性,研細末,蜂蜜調勻搽抹(先用蘿卜、橘皮煎水,把患處熏洗幹淨)。一日換兩次。

(2)皮膚瘙癢症

冬天氣候寒冷,機體為防止體溫的散發,皮膚及皮下的毛細血管收縮,皮脂腺與汗腺的分泌與排泄也隨之減少,加上氣候幹燥,寒氣侵襲,使得皮膚更加幹燥粗糙,甚至發癢。冬天如穿過緊的毛織品和尼龍之類的內衣,也會導致皮膚有瘙癢感。

①預防措施

一是內衣褲要清潔、柔軟、寬鬆、舒適,最好是純棉織品。冬季使用電熱毯取暖時,溫度不可太高,使用時間不要過長。

二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髒、胡蘿卜、菠菜和豆製品。飲食宜清淡,勿食辛辣食物,少飲或不飲濃茶、咖啡,戒除煙酒。

三是洗澡的水溫不要過高,浸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不要用堿性強的肥皂,洗後最好擦些潤膚霜。

②治療方案

a.紅棗煲泥鰍魚湯:紅棗20枚,生薑2片,泥鰍魚250克,幼鹽少許。泥鰍魚用食鹽搓洗,用滾水濾去潺液,去頭,去內髒,放入鍋中,加少許生油將魚身擦至微黃色,備用。紅棗、生薑分別用清水洗幹淨,紅棗去核,生薑刮去薑皮,切兩片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繼續煲3小時左右,加入幼鹽少許調味,即可以飲用。

b.世傳白花蛇酒:白花蛇1條,全蝸(炒)、當歸、防風、羌活各4克,獨活、白芷、天麻、赤芍酒、甘草、天麻各20克,糯米2000克。將蛇溫水洗淨頭尾,各去10厘米,酒浸去骨刺,取淨肉40克,將以上原料全部銼碎,以絹袋盛貯,用糯米蒸熟,以袋置缸中,待成,取酒同袋密封,煮熟,置陰地7日出毒,每溫飲適量,常令相續。

(3)中風

腦血管意外亦稱“中風”,是指由腦部本身血管或全身血液循環紊亂引起的腦組織血管疾病。通常根據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分為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上以腦血栓形成最為常見,腦出血次之。

腦血栓形成是由於顱內外供應腦部的動脈血管壁發生病理改變,血流緩慢,或血液成分改變及黏度增加而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閉塞、腦組織缺血而發病。一般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可出現偏癱、失語、偏盲,或有眩暈、耳鳴耳聾、複視、語言不清等症,嚴重者可出現神昏。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較大麵積出血,又稱腦溢血。一般在動態下發病,常由情緒激動、突然用力而誘發,起病急驟,初始伴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偏癱,甚至昏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是引起腦血管意外的主要病因。根據腦血管病流行病學的調查,該病雖然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季發病率為最高,死亡率亦高,特別在天氣驟變、寒流侵襲時尤為明顯。這可能與冬季氣溫低下,加之氣候突變,使血管舒縮功能障礙,驟然引起血壓波動或血流緩慢有關。故凡患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冬季應注意保暖,並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服。

中醫認為,中風多由憂鬱惱怒情誌不暢、嗜食甘肥醇酒、年老精氣虧虛等所致,其肝腎陰虛為致病之本,風、火、痰、淤為發病之標。主要病機則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風火痰淤蒙蔽清竅,橫竄經絡。臨床有中髒腑與中經絡之別,中髒腑者病情較重,多有昏仆、不省人事;中經絡者病情較輕,可見偏癱、口眼歪斜。

①預防措施

一是注意生活起居。據臨床觀察,本病多在劇烈活動或夜間睡眠中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處理好起居動靜的關係。一般認為,凡患有高血壓及動脈硬化者,每天應堅持一定的活動量,但不可過度勞累,應注意勞逸結合。要經常測量血壓,根據血壓情況來確定休息或活動量的大小。

二是嚴格控製情緒波動。情緒激動是腦血管意外的主要誘發因素,據文獻報道,高血壓病患者發展成中風者比正常人高7倍,發展成腦梗塞者較正常人高4倍,因情緒激動而中風者則更多。所以保持情緒穩定,不論遇到何種情誌刺激,都要保持心平氣和,是防止該病發生的重要措施,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更應注意情誌調節,不可過於急躁。

三是進行先兆預防。中風發病前往往有先兆症狀出現,古人在這方麵總結了不少經驗,李用粹《證治彙補·預防中風》指出:“平人手指麻木,不時眩暈,乃中風先兆,須預防之。”因此,中老年人若出現一過性的頭暈頭昏、視物不清、語言障礙、站立不穩、肢體麻木等症狀時,應予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診治,以防病情加重,發生中風。

四是注意飲食調節。凡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飲食要以清淡素食為主,每餐不宜過飽,尤其晚餐更宜少食,就寢應在晚餐2~3小時後。平時應注意戒煙戒酒,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如咖啡、濃茶、辣椒等。另外,有些藥物也應注意忌用,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可引起強烈的血管收縮而引起血壓升高;皮質類激素如強的鬆、地塞米鬆、氫化可的鬆、醛固酮等,可致水鈉瀦留,長期服用可引起惡性高血壓;還有哇巴因偶爾引起周圍阻力增高,造成高血壓,故上述藥物均有引起腦溢血的可能,應忌用。

②治療方案

第一,患病後應立即送醫院及時搶救。在中風發病的急性期,患者多有意識障礙,應絕對臥床休息,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動,要使患者頭部略抬高,稍後仰,頸部不可向前傾斜,以防局部血管受壓而導致腦水腫。同時注意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清新,避免對流風和噪聲對患者的刺激。中風病人呼吸道很容易感染,而受涼往往是呼吸道感染誘因,故應注意保暖,不要使病人受涼。要保持口腔清潔,經常用淡鹽水清漱口腔,以防病菌滋生。對不能翻身的病人,要每隔2~3小時為病人翻一次身,以防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若發現患者因長期臥床而致受壓部位皮膚發紅時,可外敷滑石粉用手揉搓,或外塗白酒用手按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若褥瘡已經發生,應保持瘡麵清潔幹燥,防止感染。

第二,精神調養。中風發病後,多數患者由於癱瘓在床或活動不利、語言障礙等,常悲觀沮喪,心中煩躁,此時應盡量轉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思想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可與之談天、下棋、讀書等,以使患者情緒穩定,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積極致力於疾病的康複。

第三,防止複發。中風為複發率較高的一種疾病。據有關資料報道,約有25%~75%的中風病人在2~5年內複發。中風複發多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故中風病人應注意休息起居,調養精神及飲食,以防複發。清代沈金鱉在《雜病源流犀燭·中風源流》中指出:“若風病即愈,而根株未能懸拔,隔一二年或數年必再發,發則必加重,或至喪命,故平時宜預防之,第一防暴怒鬱結,調氣血,養精神,又常服藥以維持之。庶乎可安。”

第四,飲食調養。中風病人多係中老年人,其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及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因此,中風病人飲食不但要求富於營養,易於消化,而且更宜新鮮清淡。宜多食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芹菜、蘿卜、蘋果、山楂、西紅柿等。上述食品含有大量維生素C,能改善脂類代謝,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而且能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並能增加血管的致密性而防止出血。白菜、芹菜等食品富含纖維素,能增強胃腸蠕動,防止大便幹結,對活動能力差的中風病人尤為有益。另外,應適量攝入蛋類及瘦肉等營養成分較高的食物,以增強體質,促進病人康複。還應采取低鹽飲食,戒煙戒酒,並忌食動物脂肪,如動物油、奶油、肥肉等。

第五,功能鍛煉。中風病人在恢複期進行功能鍛煉,是促使癱瘓肢體恢複自主功能、改善語言障礙、降低病殘率、防止肌肉攣縮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