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印西部畫風述評1(1 / 1)

楊誌印西部畫風述評1

————————————————————————文化 文生

在中國的北方,在半月形文化傳播帶的西部,有一塊神奇而偉大的土地。它曾經在中國曆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閃爍過耀眼的光芒,這就是大西北。在這裏既有物阜民豐的八百裏秦川,又有雄闊壯麗的河西走廓;既有嘉陵江畔的秀美山色,也有太白、祁連山上的冰川雪峰;從長江流域的縈紆蘊藉,到青藏高原的博大荒寒,你可以在一日之內既感受到漢月秦關的曆史文化積澱,同時也可以親眼目睹曾經為全世界所注目的現代化的航天發射中心。多種自然、文化現象及不同氣質的美在這裏比肩並存,難怪許多詩人和畫家鍾情於此、傾心於此。畫家楊誌印便是這其中的驕驕者之一。楊誌印出生在帝王之都的西安,從小就沐浴著最富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感受著周秦漢唐博大深沉的遺韻。五十年來,他從古都長安到金城蘭州,從茫茫的大漠戈壁,再到寧靜的阿克塞草原,他的足跡遍及大西北的每一個城鎮、鄉村,隻是為了一個目標——他藝術的人生。

西北多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民族情韻,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決定了楊誌印先生繪畫的題材和內容,同時也造就了他的審美境界。一般的西部畫家也許是由於受生活積累的限製,也許是由於審美取向的貧乏,往往隻能在一兩方麵來傳達他對大西北的認識和理解,而楊誌印先生則大為不同,他所涉獵的題材要廣泛的多。大漠雄關、悠悠駝鈴;茫茫戈壁中的海市蜃樓,冰清玉潔的祁連雪山,豪悍爽朗,頑強堅毅的少數民族,軍民共建的魚水深情,萬馬奔騰的千裏草原這些社會主義建設的動人場麵,甚至藏鼇、猛虎和千年胡楊等,凡是能表現西部精神的一切美好東西,他都無不盡收筆底。

藝術創作原本就是藝術家的精神實踐活動,是藝術家主體意識的心理體驗與客觀存在相互交融的結果。特定時代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以及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理論、觀點和思潮,在藝術家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是藝術家主體意識和心理體驗發展形成的基礎。楊誌印當然也在這樣的思考與體驗中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意識,積累了自己的審美經驗。他的藝術生涯是伴隨著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成長而成長起來的。50年代初,在全國人民歡慶解放的日子裏,楊誌印便開始踏上了他藝術人生的旅途。他經曆過鼓舞人心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經曆過“大躍進”、“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災害”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劫難,之後又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果。在半個世紀的日子裏,他親身經曆和參與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奮鬥進取的偉大曆程,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民族精神的鼓舞,黨的文藝方針的指引,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影響,使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楊誌印的作品沒有抱怨,沒有詆毀,更沒有聲嘶力竭的詛咒。相反,他始終能以樂觀主義的態度麵對生活,麵對客觀現實。在生活中挖掘最生動、最美好、最令人愉快和最能摧人奮進的東西,將其歸納整理,經過典型化的匠心處理使之更加提煉、更加集中,也使之更加強烈。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真正的藝術作品,應該表現積極向上,給人以微笑,給人以啟發的東西,讓人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我自己的作品,最大的內涵在於反映西部環境磨練中的人和人的精神;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磨練出的粗獷、豪邁和吃苦耐勞。然後,把西部人的古樸、遼闊和博大的胸懷變成自己的胸懷,把西部的博大精深畫出來,給人以振奮、給人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