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尋根認祖價值(1 / 2)

二、民族高校圖書館實踐人文關懷的方式

由於民族高校各少數民族同學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較為複雜而特殊的心理特征,這使民族高校圖書館在實踐人文關懷的方式上有著與其它高校不同的特點,並且有更高的要求,對圖書館真正踐行人文關懷也更有挑戰性。民族高校圖書館應從圖書館人文環境的構建、以讀者為本服務理念的樹立及實踐、館員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圖書館對館員的關懷等方麵去體現人文關懷的理念。

(一)高雅和諧的圖書館建築環境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現。

在現代圖書館建築中體現人文關懷的思想就是要求圖書館從外部模式、內部環境上,努力營造一種人文關懷的主題思想,讓讀者去品味,去感受,讓建築與讀者之間產生一種親和力;讓讀者在欣賞一座座別具特色、風格各異的建築奇葩的同時,領略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並感受其人文關懷。正因如此,我國各個高校圖書館都十分重視館舍建築,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建築屬校舍建築中的佼佼者。民族高校圖書館館舍建築在追求美觀大方、現代化氣息濃厚的同時,還應著力體現民族文化在圖書館建築中的映射,營造出一種民族文化氛圍,從而引起讀者的心理認同,使讀者熱愛圖書館,一進圖書館就能激發起各民族讀者的學習興趣。國內的一些民族高校圖書館的建築很有特色,例如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的雙塔樓,矗立在美麗的南湖畔,成為整個校園的標誌性建築。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的館舍建築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紅牆綠瓦、飛簷、大屋頂,雕梁畫棟,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整體風格雄偉壯觀,與校園其他建築相呼應。除了圖書館的整體館舍風貌,人性化的布局,簡單大方的裝修風格,和諧的色彩運用,統一、明快的家具設計,合理的照明以及方便讀者而設計的休息區、茶水間都盡可能的做到盡善盡美,這一切都會彰顯出圖書館博大的人文精神。

常言道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民族高校圖書館建築應突出民族文化特性,體現民族高校的獨特風貌,同時吸收現代文化藝術神韻,通過館舍建築給讀者以美好的啟迪。

(二)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是實踐人文關懷的根本出發點。

培根說:“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於其本身的價值大小,更取決於它是否被傳播及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圖書館隻有“以讀者為本”,盡量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文獻信息需求,才會取得讀者的認同與支持;隻有吸引眾多的讀者,圖書館事業才會有活力,才會得到蓬勃發展。所謂“以讀者為本”追尋的是尊重人性,崇尚自然。就是說圖書館服務工作應從讀者的實際需要出發,設身處地的為讀者著想,並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為根本,同時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文獻信息服務。民族高校圖書館應根據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心理、行為規律,運用各種手段,使讀者受服務的滿意度和需求的滿足率達到最高。

1.堅持平等、開放的服務原則。

民族高校圖書館應將平等服務作為圖書館最基本的原則。讀者在圖書館享有內閱權、外借權、參與購書權和管理、監督權。各閱覽室、書庫均應向讀者開放。尊重、平等的對待每一位讀者,不因其經濟、身份、個性、成績的差異、身體的殘疾、感情的親疏而區別對待。在民族高校圖書館學生處於信息弱勢的地位,理應得到圖書館更多的關照和特殊服務。應對所有讀者不予任何區別地對待和人為限製,努力營造一個充滿人性化、充分尊重讀者人格的、溫馨的、平等的文化環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