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上)(1 / 2)

戰爭勝利了,敵人投降了,然而接下來的問題似乎更叫棘手。

四十五萬戰俘,該怎麼處置?

“可否答應我,戰爭結束的時候,放過趙國的四十五萬大軍。畢竟,生靈無辜。”

“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戰爭,都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人死去。他們做錯了什麼?他們的父母辛辛苦苦將他們撫養長大,一日日的疼愛,終於,他們長大成人了。父母終於鬆了一口氣,準備安享晚年了。可是,戰爭又爆發了,他們上了戰場,從此再也沒有回去,於是,那麼多白發蒼蒼的人兒,倚著門檻,等啊等…”

……

那個俊美如仙的男子,他的肺腑之言再次在耳畔響起。我無法悖逆,我不忍心拂他心意。

可是,倘若真的放了這些戰俘,後果肯定不堪設想。他們一定會卷土重來,傾盡全力阻止秦國的大業。

如果取一條折中的路,便是將他們編製到秦軍裏,享受和秦軍一樣的待遇,有功則賞,有過則罰,一視同仁。

這是最妥善的辦法了。可是行得通嗎?

他們的父母妻兒都在邯鄲,他們生於中原長於中原,怎麼可能真心誠意效力秦國,攻打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呢?更何況,秦兵容得下這些異國人嗎?萬一發生衝突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最重要的一點,這麼多人是要吃飯的。秦軍長年累月作戰,糧草已經嚴重不繼,再突然多出四十幾萬士兵……哎。

我命使者快馬加鞭趕回鹹陽,向秦王請示,該如何處置。三日後,使者回報,秦王隻說了一句話。

“禦月劍在軍師手中,一切任憑軍師做主。”

我聽後,唯有靜默,繼而,在內心深處孤獨地冷笑。

這句話,說得多麼高明啊!在別人聽來,一定會認為,秦王對賢才是多麼多麼的信任,如此重任就這麼全權交托給臣下。君臣合璧,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畫麵啊!

可惜,他們不是當事人,永遠也無法明白事實的真相,也無法明白君王的真正意圖。綜上分析,無論由誰來處置,都隻有一條路,就是殺降。這條路,誰也不願意看見,誰也不願意背負起這樣的罪名。

四十五萬人,就這樣死在了一個人的一聲命令上,那麼,這個人和魔鬼有什麼區別?他將遭受全天下的謾罵,他走到哪裏,人們將紛紛躲避,就像躲避著怪獸。無論過去多少年,他的名字無論被誰提起,都滿含著鄙夷與厭惡,甚至憎恨。

是人都不想遭受這樣的待遇,“天下人皆曰可殺”,這是多麼痛苦的事!即使權傾天下,即使富可敵國,也彌補不了這樣的苦惱與孤寂。

秦王也是人,自然不想背起這麼個大黑鍋,於是袖袍一揮,做出一個這麼瀟灑的姿勢。

而我這個孤旅之客,便不得不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突然之間,我莫名產生了厭惡的感覺。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不可信……

真的,沒有情意,沒有信任……有的,隻是權力的製衡,與雙方的互利,以及用最體麵的方式,盡可能推卸掉一切責任……

也許我錯了,我真的不該來到這裏。也許,我的眼眸黑白分明,於是便無法容忍世上的千千萬萬介於黑白之間的灰色。

也許,等長平之戰徹底終結了,我便離開吧。去雲夢澤,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無欲無求,無愛無恨,無喜無怒,在沒有任何煩惱與憂愁中,了此殘生。

可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這麼多人怎麼處理?

殺?

統統殺掉?

今夜沒有月亮,沒有星星,隻有冷風拂過我的臉。黑暗,漫無邊際。

如果那麼多人因我而死,我該償還多少生多少世?我不是沒有殺過人,但是,那個時候我有足夠的理由,因為做不到心狠手辣,我就隻有死路一條。

對不起,因為我不想死。

所以……

你……必須要死……

可是現在,難道真的走投無路了嗎?他們非殺不可嗎?

蒼穹高遠,幽深之中沒有我要尋求的答案。

既然秦王對我無情,我為何不能無義?若是我當真將戰俘都放了,他又能奈我如何?頂多不再任用我罷了。我還可以留得美名在人間。多麼好的一個辦法!

可是,若是這樣放回去了,那麼,這麼多年的作戰,這麼多士兵的風餐露宿,為的又是什麼?

“既然來了,總不能空手而回吧?”這是那一年在漠北,我寫給自己的人生信條。

是啊,既然戰爭都打了這麼多年了,怎麼能就這樣一無所獲?

就這樣放回去,難道真的是救他們嗎?不!他們將重整旗鼓,東山再起,那時候,天下將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麵,苦難將一直延續下去,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