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86年陽光多柔和
方國俊
該年是我調到師專。其實這是一種心情。這次接到師專宣傳部的約稿函後心裏思謀著寫點啥好呢,於是就依這題目。
從大氣候看,78年改革開放後至此時農村取得的成功水平達到了城鎮,而城鎮改革的煩惱尚未降溫。世人心情處於亢奮中,這種陽光情緒互相影響著,我也不例外。
一輛漂亮的大轎車從民族學校門口進進出出(師專初則借用民校房屋),是合作鎮(尚未建市)一道美麗風景。見了它,人們便道:“合作師專的車多氣魄”,師專的人自然也榮耀。
學校創辦伊始(85年秋成立且招生),半年後我入校的5月份正是甘南天氣走好的時節,草木綠了,藍藍的雲,緩緩移動著乳雲。學校急於網羅人才,各路英雄不時來相會。之前我是畜牧學校的文科教師,45歲,精神充沛。那時人們覺得我們甘南自己有大學了,興奮得不得了,決心要為之作出貢獻。
上班的地方在學校,我的家在師範後麵的山坡上,橫過一條街就到了。原先在中等學校管理學生占去了許多時間,到了師專後我拚命鑽研學問,拓寬知識麵,努力工作。每當下午6點回到家時間還早,就轉到後麵山坡上眺望,清澄的天宇,建設迅速擴大的城鎮,思緒的翅膀展開了,想見自己55年夏河拉撲楞小學畢業,想升中學,但當時的夏河縣連中學都沒有,隻得跑到臨夏去念中學(原籍臨夏,有家族人)。如今這兒到處是小學中學,連大學都有了。文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發展得多快啊,想到這一切,喜悅湧上心頭,和風習習,霞光萬道。
聽說合作民族師專要改建為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心中又是十分高興。甘肅本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辦成這樣的大學名正言順,會得到大發展的。2008年的陽光更燦爛,在北京奧運會推動下,我們的一切事業會祥和順達的。
作者簡介:方國俊,原合作民族師專政史係副教授。
太陽房紀事
阿信
繩圈
1987年秋,我剛從中央民族學院進修回來,趕上學校分宿舍。我和數學係的鄭立民分在一個房間。剛修的太陽能樓房,住著新鮮。窗明幾淨,一股新鮮的生石灰味,彌漫在房間當中。兩張單人床靠窗擺開,一張寫字台擱在中間,光線極好,讀書寫作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床頭牆角,有一截光滑的尼龍繩沿牆垂下,繞成渾圓的一圈,再折上去——這是太陽能房間在室內唯一的標誌:進氣開關的拉繩。扯動它,就可以控製熱氣進出。當時天熱,我和鄭立民都沒動過它。它垂在那裏:一截沒用的繩子。
一天晚上,我們躺在床上聊天。沒有開燈,淡淡的月光透窗而入,房間裏朦朦朧朧一片。鄭立民忽然指著牆上的繩圈:“老牟,你看那像什麼?”我望著月影中多少顯得有點怪異的繩子,出了一會兒神,沒看出它除了是一根繩子之外,還會像什麼。鄭立民接著說:“它多像一個人用來上吊的繩圈。”我不禁笑出聲來:“你個老鄭,幹嗎去學數學?有這麼好的觀察想象能力,應該去寫小說。”但老鄭並沒有因此去寫小說,卻就此放棄了他的數學專業——兩年後,他調往蘭州市公安局刑偵科工作。我想,他奇異的觀察想象能力,從此派上了適當的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