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陽台 19.(2 / 2)

當報亭主人轉向傑克時,傑克和順地說:“先生,對不起,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幫個忙。我是個外地人,需要一份《紐約時報》。可是我隻有一張10美元的票子,我該怎麼辦?”他毫不猶豫地把一份報紙遞給傑克道:“嗨,拿去吧,找開錢再來!”

傑克興高采烈拿了“勝利品”凱旋而歸。傑克的同伴搖搖腦袋,隨後他把這件事稱為“54街上的奇跡”。

傑克順口道:“我們這次任務又多得一分,差別在於方法。”

事實正是這樣,尊重他人是你獲得合作的保證。在這種情況下,推銷員與客戶就能建立起公平和信任,並能互相交換實情、態度、感情和需要。有了這種自由的相互影響和共同信任後,就可以找推銷的好辦法,從而使雙方都成為勝利者。

適應一種環境

珍子是日本人,她們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顆珍珠是她母親在她離開日本赴美求學時給她的。

在她離家前,她母親鄭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給她這顆珍珠,告訴她說:

“當女工把沙子放進蚌的殼內時,蚌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麵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於是蚌開始把它的精力營養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來。

“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越把它當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氣和地和沙子相處。”

母親的話使她大受啟發。

蚌並沒有大腦,它是無脊椎動物,在演化的層次上很低,但是連一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都知道要想辦法去適應一個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己,轉變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怎麼會連蚌都不如呢?尼布爾有一句有名的祈禱詞說:“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給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能,去區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員工的抱怨

“我在這兒已做了30年,”一位員工抱怨他沒有升級,“我比你提拔的許多人多了20年的經驗。”

“不對,”老板說:“你隻有一年的經驗,你從自己的錯誤中,沒學到任何教訓,你仍在犯你第一年剛做時的錯誤。”

不能從失敗中學到教訓是悲哀的!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錯誤,你都應從其中學到些什麼。

“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一位年輕的助手對愛迪生說:“我們已 經試了2萬次了,仍然沒找到可以做白熾燈絲的物質!”

“不!”愛迪生回答說,“我們的工作已經有了重大的進展。至少我們已知道有2萬種不能當白熾燈絲的東西。”

這種精神使得愛迪生終於找到了鎢絲,發明了電燈,改變了曆史。

英國的索冉指出:“失敗不該成為頹喪、失誌的原因,應該成為新鮮的刺激。”唯一避免犯錯的方法是什麼事都不做,有些錯誤確實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然而,“失敗為成功之母”,沒有失敗,沒有挫折,就無法成就偉大的事。

錯誤對我們的損失是否非常嚴重,往往不在錯誤本身,而在於犯錯人的態度。能從失敗中獲得教訓的人,就能把錯誤的損失降至最低。

繼承權

兩個兒子大了,一個富翁老了。

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富翁百思不得其解。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裏外的一座城市裏,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遺產。

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

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

但是麵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裏。

命運的大門往往是沒有鑰匙的,它的鑰匙把握在每一個人的手中、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