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有效閱讀的敘事美文 10.(3 / 3)

特耐爾以前,堅士波羅(Gainsborough,1727—1788)是第一個人脫離荷蘭影響,用英國景物作風景畫的題材;又以畫像著名。何嘉士((ogarth,1697—1764)畫了一套《結婚式》,又生動又親切,當時刻板流傳,風行各處,現存在這畫院中。美國大畫家惠斯勒(Whistler)稱他為英國僅有的大畫家。雷諾爾茲(Reynolds,1723—1792)的畫像,與堅士波羅並稱。畫像以性格與身分為主,第一當然要像。可是從看畫者一麵說,像主若是曆史上的或當代的名人,他們的性格與身分,多少總知道些,看起來自然有味,也略能批評得失。若隻是平凡的人,憑你怎樣像,陳列到畫院裏,怕就少有去理會的。因此,畫家為維持他們永久的生命計,有時候重視技巧,而將“像”放在第二著。雷諾爾茲與堅士波羅似乎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畫的像,色調鮮明而飄渺。莊嚴的男相,華貴的女相,優美活潑的孩子相,都算登峰造極;可就是不大“像”。堅氏的女像總太瘦;雷氏的不至於那麼瘦,但是像主往往退回他的畫,說太不像。——國家畫院旁有個國家畫像院,專陳列英國曆史上名人的像,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皇族,應有盡有,約共二千一百五十人。油畫是大宗,排列依著時代。這兒也看見雷堅二氏的作品;但就全體而論,曆史比藝術多的多。

泰特畫院中還藏著詩人勃來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和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的畫。前一位是浪漫詩人的先驅,號稱神秘派。自幼兒想像多,都表現在詩與畫裏。他的圖案非常宏偉;色彩也如火焰,如一飛衝天的翅膀。所畫的人體並不切實,隻用作表現姿態,表現動的符號而已。後一位是先拉斐爾派的主角;這一派是詩與畫雙管齊下的。他們不相信“為藝術的藝術”,而以知識為重。畫要敘事,要教訓,要接觸民眾的心,讓他們相信美的新觀念;畫筆要細膩,顏色卻不必調和。羅氏作品有著清明的調子,強厚的感情;隻是理想雖高,氣韻卻不夠生動似的。

當代英國名雕塑家愛勃斯坦(Jacob Epstein)也有幾件東西陳列在這裏。他是新派的浪漫雕塑家。這派人要在形體的部分中去找新的情感力量;那必是不尋常的部分,足以擴展他們自己情感或感覺的經驗的。他們以為這是美,誇張的表現出來;可是俗人卻覺得人不像人,物不像物,覺得醜,隻認為滑稽畫一類。愛氏雕石頭,但是塑泥似乎更多:塑泥的表麵,決不刮光,就讓那麼凸凸凹凹的堆著,要的是這股勁兒。塑完了再倒銅。——他也賣素描,形體色調也是那股浪漫勁兒。

以上隻有不列顛博物院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別的都是十九世紀建立的,但歐戰院除外。這些院的建立,固然靠國家的力量,卻也靠私人的捐助——捐錢蓋房子或捐自己的收藏的都有。各院或全不要門票,像不列顛博物院就是的;或一禮拜中兩天要門票,票價也極低。他們印的圖片及專冊,廉價出售,數量驚人。又差不多都有定期的講演,一麵講一麵領著看;雖然講的未必怎樣精,聽講的也未必怎樣多。這種種全為了教育民眾,用意是值得我們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