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這是錢,你到商店給我買點吃的來。”

“現在我們是在工作,小姐,”曼德拉不緊不慢地說:“你還是繼續打字吧。”卡紮菲看病

利比亞的領導人卡紮菲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十分痛恨外國人對利比亞人民的壓榨。他掌握政權以後,決心給那些傲慢的外國人一點教訓。

1971年夏天一個悶熱的晚上,有一個個子高高的年輕人穿著阿拉伯大袍子,用麵帕遮住半個臉,慌慌張張地跑進了一家醫院,對一位正在和別人聊天的醫生請求道:“大夫,請您立即到我家去出診吧,我的父親病重了!”

這位醫生回答說:“走開,少囉嗦!我忙不過來,不能上你家去。”

阿拉伯人懇求說:“可是,大夫,我的父親快要死了!”

“那就給他兩片阿斯匹靈吃吧,別來打擾我。”

“我的父親快要死了,醫生!”

“你沒聽見我說的話嗎?給他兩片阿斯匹靈,我不去你那個肮髒的家!”醫生不耐煩了,大聲地斥責阿拉伯人說。

這時,這位阿拉伯人拉開了他的麵帕,說:“大夫,你一定會為見死不救而感到後悔的!你得離開這個國家,不是在本周,也不是在明天,就在今晚。”這樣,這位大夫當天晚上就被驅逐出了利比亞。

原來,這位青年就是利比亞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卡紮菲。從此以後,所有的外國人都不敢小瞧他了。擇友良方

一次,大思想家孟子的三個學生向他求教,怎樣才能交到好的朋友,孟子沒有直接回答他們,而是帶他們到了一片麥田前說:“給你們每人一次機會,隻準朝前走,去摘一支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

第一個學生走了幾步就看見一支又大又好的麥穗,於是高興地摘了下來,但接著向前走時,又發現很多更大更好的,但為時已晚,隻能遺憾地走完全程;第二個學生吸取了他的教訓,每看到好的麥穗總提醒自己前麵還有更好的,但當快走完路程時,才發現好機會都錯過了。那第三個學生應該怎樣做呢?

他吸取前兩位的教訓,走了三分之一時,將麥穗分成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最後三分之一時,選擇了一支大的,這樣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交朋友也是同樣的道理。魯班學藝

魯班16歲那年聽說終南山有位手藝精湛的木匠師傅,他決定前去拜師學藝。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他來到終南山頂上木匠師傅的門前,見一位老漢正在屋內睡覺,心想,這一定是木匠師傅了。他沒有打擾老漢,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師傅醒來。師傅一直睡到太陽快落山時才睜開眼坐了起來。魯班趕忙跪拜在地說:“我叫魯班,想學習木匠,請老師收我為徒吧!”師傅問道:“你是想學三個月,還是三年?”魯班答道:“想學三年。”師傅又問學三年和三個月有不同嗎?”魯班說:“三個月學去的手藝,紮根在眼裏,三年學的手藝,紮根在心裏。”師傅聽後非常滿意,收他為徒並把自己高超的手藝全部傳授給他。魯班精通了多種技術,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成為曆代建築工匠的“祖師”。換馬比慢

從前有一個老賽馬師,他有一匹非常好的駿馬。他的三個兒子也是賽馬師,各自也有一匹心愛的賽馬。

這年,老人病了,臨終前,他把三個兒子叫到眼前,說:“你們三個賽一下馬,誰的馬慢我的這匹馬就給誰。”

於是三個兒子選好地點,準備賽馬,他們各自騎著自己的馬站在起點,由於是比慢,所以誰也不願動。就這樣,三匹馬從早到晚呆在起點,一步也沒有動。

第二天,又是這樣,傍晚時,有個人路過這裏,覺得這三個人很奇怪,就詢問情況,知道原由後給他們出了個主意。按照這個主意,三個兒子公平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是什麼主意呢?

這個人讓他們三個換馬騎,即:老大騎老二的,老二騎老三的,老三騎老大的。三個人都不騎自己的馬,為使自己的馬最慢,就希望別人的馬快,於是三匹馬全跑了起來,最終決出了快慢。享受生命的春光

四川省巴東縣女護士王飛越身患絕症,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她很想留一點什麼給這個曾經讓她溫暖、讓她懂得愛的世界。

可是她的全身已開始潰爛,捐贈遺體用於醫學解剖和實驗顯然已經不太可能。一日,來探病的弟弟說,姐姐,你的眼睛好明亮喲!這句話提醒了王飛越女士,病床上的她頓時興奮起來:我要捐獻眼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