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遺願,立刻遭到丈夫和女兒以及親友們的反對,沉浸在即將喪失親人的巨大悲痛中的他們,無法理解王飛越的做法。他們在病床前,苦苦哀勸。麵對勸說,病床上的王飛越也含淚訴說:這樣做,可以讓兩個人重見光明,難道你們不能滿足我這個小小的要求嗎?她支撐著寫了申請書,求丈夫為她簽字。

終於簽字了,王飛越鬆了一口氣。可癌細胞已經開始肆虐擴散,加之用藥,造成全身水腫。如果水腫也造成眼角膜損傷,就會影響角膜移植手術的質量。她忍著痛,向醫生提出,保護好我的眼睛,請不要用止痛藥。

傷痛折磨著她,然而她更擔心的是,一旦角膜受到損傷,她的捐獻計劃將成泡影。她提出請求:在她停止呼吸之前,現在就摘掉眼球。丈夫和女兒,還有醫生護士們流淚了。守護在一邊的眼科專家們也製止了她。

疼痛不斷加劇,死神臨近,王飛越的一隻眼睛甚至已不能閉合。她知道,生命已無法挽留。她最擔心的是眼球的完好無損,為此不斷地發出新的請求,而且態度十分堅決:拔掉氧氣管,拔掉氧氣管!

拔掉氧氣管,意味著放棄呼吸,放棄生命,放棄這個美好的世界。丈夫和女兒泣不成聲。這樣的請求沒有被采納,她就以拒絕治療來抵製。她如願了,氧氣管終於被拔掉。但接著,她又提出新的請求,拔掉輸液管。這一次,周圍的人沉默了,徹底尊重了她的意願。

生命之花終於凋零,隻有她的眼角膜被保留了下來。而且其中的一隻眼角膜,竟讓3位病人重見光明。共有4位患者,包括年輕人和老人,分別承接了她的光明。這位從未走出過縣城的女士,將光明播撒到南疆北土,播撒到遙遠的地方……

她有一段臨終錄音,那是對承接她光明的人說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姓什麼叫什麼,我祝福你,希望你重見光明,盡情享受春光。”真誠的愛心

哈傑·厄斯金是一個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孩子。一天,一個可憐的老婦人上門乞討,小哈傑的母親竟毫不猶豫地將準備晚餐的幾個便士,全部贈給了這個可憐的老人。當時,哈傑極其不理解,站在門旁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母親,喃喃地說:“我們今晚吃什麼啊?”

母親撫摸著小哈傑的頭說:“孩子,我們一天不吃晚飯沒有關係,可是這個可憐的女人,如果再拿不到一個便士,就有可能在這個饑寒交迫的夜裏死掉的。好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人要用一顆博大而真誠的愛心去幫助別人,那他會得到快樂和心中的安寧。”在母親的這種一心向善的思想熏陶下,哈傑也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理解了母親所說的“博大而真誠的愛心”是什麼。

十幾年後,哈傑·厄斯金也長成了一個心懷善念的小夥子。

一次,在朋友的化裝舞會上,他遇見了一位退役陸軍上校的女兒勞拉·默頓。美麗的姑娘很快就被哈傑的英俊與善良所征服,兩個年輕人墜入了愛河。但上校卻因為哈傑的貧窮而不允許他們結婚。上校告訴哈傑:“孩子,當你擁有1萬英鎊的時候再來找我吧,那時我們再談你們結婚的事情。”

1萬英鎊!這對哈傑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當時,哈傑的無奈與傷感,讓他的朋友們很為他擔心。

一次,哈傑到一個畫家朋友家去散心,朋友正在畫一張乞丐畫像。給他做模特的是一個老乞丐,弓腰駝背,滿臉皺紋,身上穿的衣服破舊不堪,一手柱著粗糙的木棍,一手伸出帽子做討錢狀。哈傑不禁動了惻隱之心,特別是當他聽說朋友一小時隻付給老乞丐10便士的報酬時,更是有些不平。他一刻也不想在這樣吝嗇的朋友麵前待下去了,於是,從口袋裏摸出自己僅有的1英鎊金幣,塞到老乞丐的手中,隻說聲“再見”轉身就離開了……

第二天早晨,哈傑正在吃早飯,一個人來見哈傑,他說自己是大富豪古斯塔弗·納爾丁先生的信使,他把手裏的一封信交給哈傑後就告辭了。哈傑滿腹狐疑地打開信一看,隻見上麵寫道:“給哈傑·厄斯金先生和勞拉·默頓小姐的結婚禮物。一名老乞丐敬上。”信封裏還有一張1萬英鎊的支票……

看著這仿佛從天而降的支票,哈傑立即想到了昨天在朋友家見到的那個老乞丐,難道他就是納爾丁先生?他立即來到朋友家想問個究竟。朋友告訴哈傑說:“你走後,我就把你的不順利的愛情告訴了那個‘老乞丐’,他就是納爾丁先生。其實,他來做模特,並不是想來掙錢,隻是突發奇想,想看看自己如果是個乞丐會是什麼樣子。特別是當納爾丁先生知道你正為1萬英鎊發愁,卻又毫不吝嗇地把自己僅有的一個英鎊施舍給他這個‘窮人’時,老人感動了,他說:‘這樣善良的年輕人,完全應該得到他想得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