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話題 1.

母親的責任

幾年前的一天,我正在超級市場玩具部的櫃台上忙著接待顧客。大廳裏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這時,一位30多歲的女人走了過來,身後跟著一個大約7歲的小男孩,模樣像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

這位女士用懇求的語氣對我說:“小姐,您能抽點時間聽一聽我兒子說的話嗎?”

我立即走出櫃台,蹲下來問小男孩有什麼事。隻見他的小嘴緊閉著,兩眼盯著鞋子,一雙小手在輕輕地發抖——他手裏拿著一個當時深受兒童喜愛的“機器人”玩具,這種玩具正是在我的櫃台上展銷的。

“快點說!小姐沒有閑工夫等你,你快點說!”他的母親聲色俱厲地嗬斥道。

突然間,氣氛變得緊張起來,母親氣得直掉眼淚,男孩也哭了起來。我頓時感覺到,可能發生了什麼要緊的事情,自己必須耐心地聽完這個孩子要說出什麼話。這或許與母子倆都有著直接的切身利害關係,甚至可能比這還要重要,重要得將會影響這個小男孩的生活和成長……

過了幾分鍾,在我耐心親切的詢問下,小男孩好不容易才結結巴巴地擠出一句話——“小……姐,我沒……沒想……拿走,還……還想……送回來,對……不不……起。”他邊說邊把那個裝在皺皺巴巴的包裝盒裏的“機器人”玩具遞了過來。

我終於弄懂了是怎麼一回事,接過了“機器人”玩具,並微笑著用手撫摸著小男孩的頭。這時,小男孩的母親才輕輕地歎了一口氣,並要我把玩具部的經理請來,她得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還要賠禮道歉。

這位母親對自己孩子偷拿玩具的做法使我很受感動,我深深體會到一位高尚的母親對孩子的一片真情真愛,也更理解了她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高度重視感和強烈責任心。我有些激動地說:“夫人,不必了,這個玩具我收回就行了,讓這件事成為我們三個人的共同秘密吧!既然孩子明白了,也知道自己錯了,這就夠了。”

那位女士離去前幾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經常在我眼前閃現。母親情懷

那天是周末,說好了要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聲音是小女孩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單位組織春遊,你下班的時候到威風糕餅店幫我買一袋椰蓉麵包,我帶著中午吃。”

“春遊?”我大吃一驚,“你們還春遊?”想都沒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

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隻買一袋麵包,快得很,不會耽誤你……”最後她有點兒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了。

一心想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身前往,但是遠遠看到那家糕餅店,我的心便一沉:店裏竟擠滿了人,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店外。我忍不住暗自叫苦。

隨著長龍緩緩地向前移動,我頻頻看表,又不時踮起腳向前張望,足足站了近二十分鍾,才進到店裏去。我已是頭重腳輕,餓得兩眼冒金星。想到朋友們肯定都去了,更是急得直跺腳。春天獨有的溫柔的風繞滿我周身,而在出爐的麵包的熏人欲醉的芳香裏,挾裹的卻是一觸即發的火氣。真不知母親是怎麼想的,休息日在家休息休息不好嗎?怎麼會忽然心血來潮去春遊,還說是單位組織的,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又有什麼可玩的?而且春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媽都什麼年紀了?

前麵的人為了位次爆發出激烈的爭吵,有人熱心地出來給大家排順序。計算下來我是第三爐最後一個。多少有點兒盼頭,我鬆口氣把重心換到另一隻腳上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了聲:“小姐!”我轉過頭去,是個不認識的婦女。我沒好氣:“幹什麼?”她的笑容幾近謙卑:“小姐,我們商量一下好嗎?你看,我隻在你後麵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我這是給兒子買,他明天春遊,我待會兒還得回家做飯,晚上還得送他去奧校聽課,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她的神情裏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給誰買?”

我很自然地回答:“給我媽買,她明天也春遊。”

沒想到,當我做出回答時,整個店突然在刹那間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所有的眼光一起投向了我,我被看得怔住了。

有人大聲問我:“你說你給誰買?”我還來不及回答,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嗬,今天賣了好幾百袋,你可是第一個買給當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周才發現,排在隊伍裏的,幾乎都是女人。從白發蒼蒼的老婦到妙齡少婦,每個人手裏的大包小包,都在注解著她們的母親和主婦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