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話題 5.

明天提前到來

昨日,今朝,明天。一本厚厚的日曆記載著往昔,經曆著今日,迎接著未來。昨日在今朝的前麵,明天則是今朝的後一天。偶爾的一天,我突然發現“明天”提前來到我家。

17歲那年,我有幸考上大學,帶著父母殷切的期盼。懷著年輕人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背起行囊我踏上了去遠方求學的列車。我所在的大學離家很遠,隻能在寒假和暑假的時候得以回一趟家。兩次相隔四個月左右。每次回家,母親噓寒問暖的話似乎真的積攢了四個多月,一刻不停;不善言辭的父親則是放下手中的農活,為我張羅著做一些我喜歡的飯菜。

帶著一腦子的思家心緒回到家中,我的眼睛環視著家中的角角落落。“媽,今天幾號了?”看著桌子上的日曆我疑惑地問站在身邊的母親。“六號呀!”母親回答說。“那咱的日曆怎麼成了八號了?”原來我也是無心地問了一句,說不定是誰一時粗心多翻了兩頁。母親笑了:“問你爸吧,昨天我們過的就是八號。”父親聽著,嘿嘿地笑了幾聲:“都是你媽,當時你打電話說八號回家,她是日日盼夜夜想,兩天前就把日曆翻到了八號,沒想到你提前回來了。”快言快語的母親立刻反駁到:“快五十歲的人了,自己做的事情還不敢承認。在你上學的日子,你爸盼你回家,日曆恨不能一天翻十頁。隻要你打電話說哪一天要回來,那一天保準要提前來咱家。”母親看了一下正在忙活的父親,接著說,“咱家的日曆就像人一樣。情緒好的時候一個勁地往前趕,不高興的時候也會休息兩天。在你返回學校的日子。咱家的日曆你爸十天半月都有可能不動一次,一頁能過好幾天。”

抬頭看了看身邊的母親和正在做飯的父親,我的心不由得一熱。事情或許是父親做的,也有可能是善辯的母親“強”加在父親身上的。但這已不重要。“兒行千裏母擔憂”,我的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著對自己兒女的關愛。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愛天下父母心。今天我已走上了工作崗位,成了名人民警察,由於工作上的原因,我又一次遠離生我養我的土地和疼我愛我的父母,來到他鄉異土。每次回家我都會深情地看一眼桌子上的日曆。一本小小的日曆,一份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愛意,它曾鼓勵我順利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它也正在並將永遠督促我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成績,有所貢獻。

父愛母愛,我心目中最偉大的愛。拔獅子毛的女人

很久以前,在埃塞俄比亞某鄉村,有一位婦女很為她丈夫煩惱,因為她的丈夫不再喜歡她了,而那個女人又很愛自己的丈夫,又不知道丈夫不喜歡她的原因。

於是,這個女人跑到當地一個巫醫那裏講述了她的苦惱,著急地問這個巫醫:“你能否給我一些魅力,讓我丈夫重新覺得我可愛呢?”

巫醫想了一會兒回答道:“我能幫助你,但在我告訴你秘訣前,你必須從活獅子身上拔下3根毛給我。”

“巫醫要獅子毛幹什麼呢?”女人雖然不明白其中的緣故,但為了自己婚姻的幸福,還是感謝了巫醫,並準備付諸行動。

她走到離家不遠的地方時,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我怎麼能摘下獅子身上的毛呢?”她想起確實有一頭獅子常常來村裏,可它那麼凶猛,吼叫聲那麼嚇人。她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二天早晨,她一大早就起床了,牽了隻小羊去那頭獅子經常來蹓躂的地方。她焦急地等啊等啊,獅子終於出現了。

她很快站起來,把小羊放在獅子經過的小道上,便回家了。以後每天早晨,她都要牽一隻小羊給獅子。不久,這頭獅子便認識了她,因為她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放一隻溫馴的羊在它經過的道上,以討它的喜歡。她確實是一個溫柔、殷勤的女人。

不久,獅子一見到她便開始向她輕聲吼叫,大約是打招呼吧,還走近她,讓她敲敲它的頭,摸摸它的背。每天,這個女人都會靜靜地站在那兒,輕輕地撫摸它,獅子也樂意同她接觸。女人知道獅子已完全信任她了,於是,有一天,她細心地從獅子的鬃上拔了3根毛,並興奮地把它拿到巫醫的住處。

巫醫驚奇地問她。“你用什麼絕招弄到的?”

女人便講了她如何耐心地得到這3根獅毛的經過。

巫醫笑了起來,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讓你的丈夫重新覺得你可愛的秘訣了,那就是:以你馴服獅子的辦法去馴服你的丈夫!”

巫醫的話真管用——後來,那女人的丈夫真的又和從前一樣喜歡這個曾經拔過獅子毛的女人了。陽光下的守望

我見過一個母親,一個陽光下守望的母親。母親就站在七月炙熱的陽光下,翹首望著百米外的考場,神色凝重。母親臉上早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將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樣,她的花白的頭發淩亂地貼在前額上。母親就這樣半張著嘴,一動不動地盯著考場,站成一尊雕像。

樹蔭下說笑的家長停止了說笑,他們驚訝地望著陽光下的母親。有人勸母親挪到樹蔭下,母親神情肅然的臉上擠出比初冬的冰還薄的笑,小聲囁嚅道:“站在這裏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場,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沒人笑她癡,沒人笑她傻,也沒人再勸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親舔了舔幹裂的嘴唇,目光掃了掃不遠處的茶攤,就又目不轉睛地盯著考場了。

不知過了多久,也許半個小時,也許一個小時,母親像攤軟泥一樣癱在了地上。眾人一聲驚呼後都圍了上去,看千呼萬喚後她仍昏迷不醒,便將她抬到學校大門口的醫務室裏。

聽了心跳,量了血壓,掛了吊針,母親仍然緊閉著雙眼。經驗豐富的醫生微笑著告訴眾人:“看我怎樣弄醒她。”

醫生附在母親耳邊,輕輕地說了句:“學生下考場了。”

母親猛地從床上坐起來,拔掉針頭,下了病床:“我得趕快問問兒子考得怎麼樣。”

我常常將這個真實的故事講給我的學生聽,學生說,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無味的說教。夾層裏的錢

這是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

朋友是位才女,經常寫一些青春美文和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經常有編輯向她約稿。朋友又是極熱心腸的女子,有求必應。即使手頭沒有稿子,也禁不住人家的央求,陪著吃、玩後,就伏在桌上,趕製那些錦繡文章。朋友的文名越來越盛。後來,就出了集子,經常去外地參加一些創作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