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話題 2.
《草葉集》的出版
1842年3月,在百老彙的社會圖書館裏,著名作家愛默生的演講激動了年輕的惠特曼:“誰說我們美國沒有自己的詩篇呢?我們的詩人文豪就在這兒呢!……”這位身材高大的當代大文豪的一席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講話使台下的惠特曼激動不已,熱血在他的胸中沸騰,他渾身升騰起一股力量和無比堅定的信念,他要滲入各個領域、各個階三層、各種生活方式。他要傾聽大地的、人民的、民族的心聲,去創作新的不同凡響的詩篇。
1854年,惠特曼的《草葉集》問世了。這本詩集熱情奔放,衝破了傳統格律的束縛,用新的形式表達了民主思想和對種族、民族和社會壓迫的強烈抗議。它對美國和歐洲詩歌的發展起了巨大的影響。
《草葉集》的出版使遠在康科德的愛默生激動不已。誕生了!國人期待已久的美國詩人在眼前誕生了,他給予這些詩以極高的評價,稱這些詩是“屬於美國的詩”,“是奇妙的”、“有著無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
《草葉集》受到愛默生這樣很有聲譽的作家的褒揚,使得一些本來把它評價得一無是處的報刊馬上換了口氣,溫和了起來。但是惠特曼那創新的寫法,不押韻的格式,新穎的思想內容,並非那麼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他的《草葉集》並未因愛默生的讚揚而暢銷。然而,惠特曼卻從中增添了信心和勇氣。1855年底,他印起了第二版,在這版中他又加進了二十首新詩。
1860年,當惠特曼決定印行第三版《草葉集》,並將補進些新作時,愛默生竭力勸阻惠特曼取消其中幾首刻畫“性”的詩歌,否則第三版將不會暢銷。惠特曼卻不以為然地對愛默生說:“那麼刪後還會是這麼好的書麼?”愛默生反駁說:“我沒說‘還’是本好書,我說刪了就是本好書!”執著的惠特曼仍是不肯讓步,他對愛默生表示:“在我靈魂深處,我的意念是不服從任何的束縛,而是走自己的路。《草葉集》是不會被刪改的,任由它自己繁榮和枯萎吧!”他又說:“世上最髒的書就是被刪滅過的書,刪減意味著道歉、投降……”
第三版《草葉集》出版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它便跨越了國界,傳到英格蘭,傳到世界許多地方。試試別說
有位做母親的苦啊,苦於與她那上小學的兒子不能溝通。她苦口婆心地與他談、談、談,卻總是沒有效果。這一天兒子在學校又惹了事,這一天母親卻突發喉炎失了音,當她拉著孩子的手與他麵對麵坐下時,她急啊、氣啊,可不能說一句話,隻是緊緊地將孩子的手握在手心,很久。第二天兒子對母親說:媽媽,你昨天什麼都沒說,但我全明白了。
出乎意料的效果,叫母親熱淚盈眶。
同樣出人意料的是:某電視台拍一個有關軍隊的專題片,那解說詞幾經修改都不盡如人意,好不容易才定稿。播出那日,熒屏上軍人方陣變換隊形進行時,不知什麼緣故,錄製好的充滿激情的解說詞沒出來,隻剩下“嚓嚓”的腳步聲,它是如此統一而堅實;如同地平線上走過來一個巨人,當即受到專家與觀眾反饋:怎麼想出來的,絕了!可要是那位母親沒有失音,要是電視音頻不出故障,他們肯不說嗎?事實上,沒有人會認為自己說得不好,所以都在說個不休。肯定自己
今天這個時代與30年前完全不同了!農業時代靠口傳心授的知識和勤學苦練得到技術。但是現在科技通訊發達,你就算完全沒有知識,也可以獲得足夠的資訊;即便毫無技術,也有適當的機械供你使用,所以人們可以在完全不用摸索的情況下,就找到捷徑,獲得成功。
換句話說,那等著由錯誤中摸索的人,則必然要遭到落後和失敗的命運!由此可知,“自我妥協”實在是人類的天性。但你也知道,如果無法戰勝天性,我們就很難取得過人的成就。我常說:“一個男人如果不知道什麼時候,把自己從女人身邊拉開;一個女人如果不知道什麼時候,把自己孩子從身邊拉開,他們就很難出頭。”
他必然是掌握了每個小小的契機,把它發揮成大的巧合,而結成緣。要知道!會結緣的人,即使在路邊看商店櫥窗,都能與其他看櫥窗的人開口寒暄——有共同的注意點,就是一種緣!僥幸的幾率
一家高級轎車代理商的總經理,決定從兩位業務主管當中選出一位來接替他的位子。於是他找來兩位候選人,說出他的目的後,布置一項任務,來評估誰會比較合適成為他的繼承者。
老總布置的任務很簡單,他說德國原廠50輛最新款的轎車就要運抵,他想給這兩位業務主管三個月的時間,看誰賣得最多,誰就是新的總經理。
隻是老總特別向他們強調一點,原廠告知,這款車有一個電子零件有瑕疵,瑕疵現象的發生幾率隻有50%,但因為這個瑕疵不會影響到行車及安全性,所以原廠沒有計劃主動召回車子。但是若瑕疵現象真的發生了,則零件要等三個月後,才能運抵並幫客人換修。
兩位候選人都相當有信心,因為根據銷售記錄,他們兩人都具有在三個月內賣掉30輛車的實力。
但最後的銷售狀況卻出現很大的落差,因為在三個月競賽期滿的時候,其中一個業務主管賣出了49輛,但另外一位卻一輛也沒賣出。
老總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很納悶,他調出過去三個月來這兩位競爭者的銷售日報表,他驚訝地發現,兩人的來客數及試車數不相上下,但銷售量卻大相徑庭。好奇的老總於是央請一位朋友喬裝成顧客,分別向這兩位候選人買車。
經過詳細的介紹,並且煞有介事的試駕這款新車後,老總的朋友很滿意地向那位已賣出四十九輛的業務主管說:“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可以立刻交車。”老總的朋友回答說兩天內決定。
第二天,老總的朋友向另一位沒賣一輛的業務主管試車後,問:“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三個月。”“為何要這麼久?”“因為此款車進量有限,我的配額剛好賣完,若您急著要車,我可以介紹您向我的同事購買,他還有最後一輛!”
老總在聽完朋友的敘述後,好奇地找來那位落敗的主管,問他為何要將客戶往競爭對手那裏推。“聽說,在賣出去的49輛中,有30輛是你介紹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位主管說:“從員工的角度,我有達成銷售的責任,因此不能停止銷售這50輛車;但從自己的角度,我無法賣一輛事先知道有瑕疵、卻沒有零件可以更換的車子給客人,這跟我自己的原則抵觸。所以在向客人介紹時,我都如實告知此瑕疵。雖然造成最後別人賣得比我多,但如果他被您選為總經理,就表示您比較在乎業績,比較不在乎誠信。從職場生涯角度看,我也應該不合適這樣的企業文化。”